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24
标签:
教学论文
在读和写中抓住细节的描写(教师中心稿)
哈尔滨市文昌小学校 贾文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等不同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对人物眼睛的刻画。《看企鹅》《不平常的蛋糕》《在金色的海滩上》《金色的鱼钩》等三十多篇课文五十多次直接描写了人物的眼睛。作者描写人物的眼睛,是为表现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时,如能抓住这些人物眼睛的刻画,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必将有所收获。
一、不同的眼睛表现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教材中众多的人物眼睛的刻画,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不单纯是为刻画眼睛而进行刻画,是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服务的。综观这些刻画,有的反映人物认真仔细,全神贯注的神态;有的反映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有的反映人物无可奈何的心理;有的反映人物为革命操劳,疲惫至极甚至垂命垂危之际,却一心想着他人的崇高心灵。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不同的眼睛刻画,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1、反映人物认真仔细,全神贯注的神态。
小光瞪大眼睛瞧着,心想:小企鹅一定会拥上去抢食吃。"瞪大眼睛瞧着"表现了小光全神贯注的神态。--《看企鹅》
2、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
①反映人物惊喜,好奇的神态。 宋奶奶微笑着揭开盒盖儿,孩子们眼睛都瞪圆了,惊奇地叫出声来:"哈,原来是蛋糕!""这么大的蛋糕!""我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蛋糕!"--《不平常的蛋糕》。"眼睛都瞪圆了"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喜出望外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宋奶奶时刻奇挂着孩子们,关心祖国的未来。
"10个?"小姑娘睁大眼睛望着老人,仿佛没听清他的话。--《苦柚》。"睁大眼睛"说明出于小姑娘的意料,她不明白自己介绍了柚子个大肉少,有点苦的缺点后,老人为什么还要一口气买10个柚子。 雨来两眼愣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小英雄雨来》
②反映人物气愤、愤怒的神情。 弟弟瞪着眼睛,脸蛋气得红红的。--《新年礼物》 董荐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董荐瑞舍身炸暗堡》
③反映人物无可奈何、悲哀的心理。 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表现人物不愿总理离去,但又无力使他不离去的心理。--《十里长街送总理》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我的战友邱少云》 年轻的妈妈坐在船上,愁眉不展,眼睛里噙着泪水。--《渡船》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争吵》
④反映人物的期望、欢乐的心情。 年轻的妈妈的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渡船》 小姑娘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蓝眼睛"既写了法国小姑娘活泼可爱,逗人的性格,又体现了她的美好心愿。--《心愿》
3、反映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①可爱,天真活泼的性格。
大婶看到大叔那模样,故意瞪着眼睛,问:"又说我什么坏话了?"可看出大婶故作姿态,嗔怪大叔的样子,极其可爱。 --《女邮递员的信》
②凶恶的样子,凶狠残忍的丑态。 炕沿上坐着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撤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眼睛,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小英雄雨来》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小英雄雨来》
4、反映人物的崇高心灵。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微微"两字,说明了老班长已是处于生命垂危的时刻。但即使在此时,他心里还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何等崇高的心灵。
--《金色的鱼钩》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手术台就是阵地》"眼球上布满了血丝"可见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在写时应抓住人物的眼睛。
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仅仅是一个点,但通过这个点,可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所以,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十分重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眼睛的刻画去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深入人物内心去"接触"人物,理解人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对人物眼睛的成功描写为学生的写作作出了示范。学生在写作时对人物眼睛的刻画较正式化。"大大的眼睛"成为学生习作中的常用语,空洞而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恰当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中学到描写人物眼睛的方法。
标签:
教学论文
在读和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学“问”的前提:教师开放教学(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江苏高考作文:40.5万考生能出多少佳作(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