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高考范文
阅读:821  
标签:高考范文
让孩子象孩子 热炒少年作家的冷思考
策划:

编辑:张爱敬 

  近年来,新的少年写作的崛起已经成了异常引人注目的状况,到处出现的小作家的年龄已经愈来愈小,性格越来越叛逆出位,文字内容也越来越令人震惊,而他们获得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影响力却不可思议地越来越大。从韩寒到郭敬明,从春树到易术,这些少年作家的轰动效应已经成为图书市场不可小视的力量。

  暂且不说作品如何,在这场对“少年作家”的热炒中,一些出版社和媒体,一些给予孩子们成名成家又得利的巨大诱惑的大人们,其一些做法很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反思——  

韩寒:炒作退学与买跑车 引发少年纷轻狂

  代表作品:《三重门》

  出版时间:2000年7月

  当时年龄:17岁  

  2000年,17岁的韩寒还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时隔不久,韩寒因在期末考试中六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同年7月,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长篇新作《三重门》,目前总印数已达86万册。他的后续作品《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毒》也都十分抢手。

  对韩寒一夜成名风光的热炒,引发青少年退学出书潮

  从《三重门》风行开始,媒体的炒作使韩寒几乎成了酷爱文学写作而逃避乏味课堂的青少年心中学习的榜样。我们不妨先看这样一篇关于韩寒一夜成名的风光报道:

  对话韩寒:开白色奥迪玩赛车的天才写手

  采访那天,北京一直下雨,初秋的天气很COOL。等我们和韩寒约在郊外京港赛车俱乐部见面时,才发现他更COOL。一辆白色的奥迪车“劈风斩雨”地迎面驰来,侧车窗上还挂着一个晃晃悠悠的巨大的流氓兔!韩寒一身黑装,透过浓重的墨镜和盖住半边脸的长发确定着我们的身份。于是刚刚告别出租车,我们又搭这位“有钱”的少年作家温暖的私家车进了俱乐部内。还没来得及观赏完他车里堆着的文具盒、纸巾盒、拖鞋等物什,又在我们下车的地方看见了印着他名字的白色改装赛车。 

  这就是现年21岁的韩寒。“新概念”夺魁后,一部《三重门》火了大江南北,之后他拒绝了保送上复旦大学的机会,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空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自在飞翔着,于是有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毒》和《通稿2003》,有了属于自己的车和房子,如今的韩寒过着经济独立的自由生活……

  媒体炒作引发的问题

  现实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了多种成功方式,而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是勤奋学习,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经过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还有一条路,就是一夜成名天下知,那些年轻的歌星、影星以及因写作而成名的韩寒们,充分激发了青少年对于自己未来的想象。这后一条出路所展现的美好前景,使得许多孩子兴奋异常,有些孩子甚至不惜放弃学业,纷纷走上了文学写作的道路。

  11岁少女古立坤退学出书 称传统教育不适合自己   安徽辍学“问题少年”来宁寻出版社  一位初二就辍学的安徽“问题少年”为了将自己的“书”出版,竟然花了5天时间从安徽巢湖徒步到达南京,盲目地找了好几家出版社,希望对方为他出书,称他的文笔可和韩寒相媲美。   要学韩寒当作家 中学生弃学找托词   哈尔滨市中学生中出现执著的“韩寒”追随者,不少孩子拉开放弃其他学科、只顾埋头写作的架势。 该市一位教师说,他们班中有五六个学生平时“学习较吃力”,这学期临近期末时干脆放弃了复习,转而要“集体写书”,像韩寒那样挖掘自己的“潜力”。还有老师谈到,在批改学生“周记”时,有学生提出“可以不学习,照样发展自己”,并举韩寒例子。

  对韩寒反叛性格的大肆炒作,助长少年作家的轻狂与出位

  韩寒:我是个不服教育的小混混

  学生家长:现在媒体对韩寒不能过分渲染,不仅报道他学习不专心,上课写小说,面且还报道谈了4年恋爱,这些报道对自控力脆弱的孩子来说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家长我们也时刻担心,自己孩子是否会受到韩寒影响,而完成不了学业。

  媒体:对韩寒反叛性格不加辨别地大肆炒作,暗中也助长了娃娃作家比着酷、比着出位的心理。譬如娃娃们虽然年纪轻轻,却基本上都具备了狂傲名士的“酷”。韩寒自谦“书中文字,50年无人可及”,杨哲认为是否加入作家协会“要看自己愿意不愿意”,蒋方舟则自豪自己12岁就有“30多岁的见识”,借小说公布了找男友的“四哥”标准,即“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发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后,更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在媒体大肆炒作“年少轻狂”的环境中,比韩寒更出位,更反叛的“少年作家”,更是以令人震惊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

春树:炒作赶超卫慧和九丹 内容令人侧目

  撰写中国第一部残酷青春小说

  代表作品:《北京娃娃》

  出版时间:2002年5月

  当时年龄:17岁

  17岁少女春树的《北京娃娃》的出版,令教育界、文坛、摇滚界、影视界震动不小。

  春树从职高辍学,开始写自己在理想、情感、社会、家庭、欲望、成人世界中奔突、呼号甚至绝望的历程。她的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一出版就被文学界称为“中国第一部残酷青春小说”。有人评价说,它是一本真正具有身体性的女性小说,与九丹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另类少年上《时代》封面 “80后”受关注

  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2004年2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

  “我们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做我们想做的工作,拥有我们想要的朋友”、“最初,我认为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机会了,但后来我意识到另类需要成长并融入社会。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消除我们粗糙的棱角,变成另一种场合的人”,《时代》周刊引述着春树和满舟的话,论证作者的“另类说”。


展开全文阅读
  且不说少女春树能否代表80年代后,但西方媒体将其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也有让我们反思的地方。不可否认,“80后”内心的呐喊,自我生存的表达还是让人为之侧目。我们不妨先看一看,让少女春树扬名的《北京娃娃》,被媒体爆炒的《北京娃娃》,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

  《北京娃娃》令人震惊   17岁春树赶超卫慧、九丹

  春树说:真正的“身体”既不是为时尚所需要的标签,比如卫慧;也不是用来换钱的,比如九丹;而是文学的基本要素。春树说,像卫慧和九丹这样的作家根本就没有身体,只有硅胶!

  《北京娃娃》与九丹的小说相比,几乎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书中的主人公从初中毕业时开始,就一直不断地跟各种各样的男人交往,有比她大很多的成年人,也有她的同龄人,她根本就不加以选择,见一面就可以马上发生关系,而很快两个人就分手了。如果非要找出《北京娃娃》与《乌鸦》骨子里的不同之处的话,那么《北京娃娃》比《乌鸦》来得更大胆,思维方式也更新人类,在《乌鸦》中,还时不时地来点忏悔,而到了《北京娃娃》中,这一切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好像与男人第一次见面就发生关系是最正常不过的,如果不是这样反而不正常了。在书中,作者春树写一个刚刚认识的男孩时说:“我真想马上跟他回去,立刻在床上砰砰砰地大跳一场”,真够骇人听闻的。

   我并不认为春树写《北京娃娃》时怀有着跟卫慧、九丹她们一样的动机,与那两个女人相比,春树的确还是个单纯的孩子,但可怕的也正在这里,在“单纯”的外衣下,她的骨子里流淌着的却是那样一种令人恐怖的血液,她或者她们这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道德感彻底沦丧的一代。读者会喜欢这样刺激的东西,媒体也会喜欢这样能给它们带来猛料的东西。但我却不喜欢。

易术:炒作另类青春作家将掀起一个文学叫春时代

  代表作品:《陶瓷娃娃》

  出版时间:2003年

  当时年龄:20岁

  有文坛“坏小子”之称的易术,16岁上大学,当过酒吧歌手、蹩脚的电视导演、电台 D J,性格乖张,飞扬跋扈,曾和“天才少年”韩寒在《天府早报》上展开激战,并点评多位著名作家,引起一时轰动。两年前,他出版长篇小说《瓶子碎了》,因其“大胆的笔触和与年龄不符的语言渲染力”,被文艺评论家李运抟称为“文学界最具想像力的男孩”。2001年2月,易术加盟湖南电台经济频道,主持大型娱乐评论节目《易术说话》,同时担任某报娱乐版专栏作者。当年11月,与上海星空卫视某主持人传出“姐弟恋”绯闻,再次成为新闻人物。曾在去年以充满争议的长篇小说《陶瓷娃娃》而“搏出位”的新生代作者易术,近日再推长篇小说《孔雀》。作者公然宣称,《孔雀》是一份性礼物,送给热爱健康性爱的少年。

  易术的《陶瓷娃娃》“搏出位” 被卫慧称作“孪童作家”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透露,易术的《陶瓷娃娃》自推出后立即引来多方关注,作家王跃文、九丹纷纷撰写书评,而台湾的量声出版社也即将推出繁体字版本,其中敏感的内容,以及对情欲的深度描写早已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至于“孪童文学”这一说法,该书责任编辑尹志勇说:“小说有一些出位的描写,但是都是水到渠成的。”他还表示,当初签下这本书时,并没有料到会遭到非议,“我们不想给小说定位,但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语言唯美的青春小说。”

  《孔雀》是一份性礼物,送给热爱健康性爱的少年

  面对《孔雀》的出版,评论界的反应是:易术又将掀起一个文学叫春时代。易术对此并不在乎。“性是青春送给我们的礼物。”易术说,不是每个青春事件都是很美好的,而性和爱却是。性爱很青春很干净,不必刻意回避。对易术,香港作家李碧华曾撰文评价,“他的文字是沾染了爱情之毒的苍白药丸。”

  作为新生代作家的一员,22岁的易术目前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东京文学奖,曾发起“纯真写作运动”,做过电台DJ、电视导演和记者,今年2月北上进京加入“北漂一族”,现任职北京某电视公司。著有长篇小说《瓶子碎了》、《陶瓷娃娃》等,后者被《新民晚报》评为最具魅力书籍,而他本人则被《亚洲时报》称为“易碎品”。虽踏入文坛时日不长,却因其反叛文字和出位言行而颇具争议。

保护孩子 令人警醒、值得一听的声音

  当前,全国各界都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氛围,这这种大背景下,反思爆炒“少年作家热”,及时而必要。

  第一种声音:勿将孩子当生财之具 只图眼前利益

  少年作家”的“创作”之所以有市场甚至还能畅销,当然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写作者本身的“小”。换言之,出版者卖的是孩子们的“小”,购买者买的也是孩子们的“小”。购买者并不是出于文学欣赏的需求去买这些孩子们的作品,乃是为了满足一种好奇心而掏腰包。

  就算这些孩子真的特别具有文学天赋,真的特别富有文学创作的潜能,那也应该让这种天赋和潜能正常、自然和合理地表现和发挥出来。而对他们的爆炒,则是不折不扣的揠苗助长。如果这些孩子本来真的能够成为好作家,在少年时期被这样地爆炒,即便不至于被摧毁,也足以使他们长歪。出版社当然不管这些,只要眼下有利可图,哪顾这些孩子将来怎样。

  冯骥才:市场有点寻奇求怪,他们故意炒作,炒完一拨又一拨,炒完了“名人作家”,再炒“美女作家”,然后又来炒“少年作家”,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天方夜谭”。现在的“少年作家”更多的是属于商业炒作,这其中有两方面,有出版商、书商的炒作,也有媒体的炒作,因为媒体也需要卖点。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看重其中的商业利益。这只能扰乱读者的视线,对整个文学事业发展是不利的。从孩子角度来说,任何人才,尤其文艺人才的成长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才的培养也有自身的规律。大可不必对小孩子出书这么闹,这么炒作,这其实也体现了对文学和艺术的一种无知。    王蒙:从原则上说,我非常不赞成这种低龄写作,更不赞成商业炒作。其结果会损害这些年轻人。因为从长远来看,而不是只看一时的效果,写作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的阅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如果把这种低龄写作再往低龄发展,有的甚至到了学龄前,这就有点对读者、对个人不负责任了。如果一个小孩子出了一、两本书马上就被捧得非常高,他自己也中断了正常的学习,我很担心他的未来。学校教育目前是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有些青少年在写作中大骂学校教育,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要看到另一面,如果没有学校教育,情况会更坏。 

  第二种声音:让孩子像孩子吧!

  苏叔阳:社会对少年作家的关注,也从作品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像韩寒的退学、买跑车及对学校、教师带有负面色彩的议论,蒋方舟“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的爱情宣言等,都被反复转载于各种媒体。少年作家们的叛逆性格、“留洋”经历、成长过程、隐秘内心甚至官司纠葛等等,也往往被当作炒作资本。对此,在文坛耕耘多年的老作家苏叔阳的意见是:对于少年作家,成年人千万不要“哄抬物价”。

  勿让少年看透大人秘密,人生不过尔尔   一个十来岁的女童在书中大谈比胸脯,谁的大,谁的抖,谁的挺;交朋友要交一个甩一个,男人要“健壮如伟哥”;甚至还有泡妞密笈:“泡妞与被泡方法上有何不同?做到自己的妞自己泡?”或者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一脸冷漠,还时不时嘲讽自己的父母“哈,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读了这些“正在发育”的神童的“文学作品”,你的感觉如何?除了让人脊背发凉,浑身起鸡皮疙瘩,实在无话可说。老莱子式的“老不像老”使人作呕,同样“小不像小”也使人难受,其根因都在鲁迅先生批判过的那一个“诈”字,或是人们常说的“假正经”、“装沉深”。“神童”们正值豆蔻年华,生命旺盛,但如果倚小卖小,自诩生理早熟,看透大人秘密,人生不过尔尔,甚至幻想自己站在了人生的顶峰,可以调侃一切,颠覆一切,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勿将叛逆变为一面招摇的“旗帜”   春树写《北京娃娃》时不满18岁,却“露出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伤口”,而“伤口”的发作无非是“投入爱情火焰”灼伤所至。一个未成年少女,写满了对物欲横流的渴望,唤起了部份同龄人的“共鸣”,于是这个向往“金钱、爱情……”的女孩一举成名了。而成名后的她又是在同龄人面前又何张扬“个性魅力”的呢?——在成都签名售书时,她以暴露装与吸烟者的双重“潇洒身份”出现,完全是一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痞态。 春树的“一鸣惊人”,均与年代世风 “羞耻心的打乱”与“是非观的模糊”有关。她们的所作所为,已没人用“是与非”或“道德标杆”来解释,只是因为“好玩”、“敢玩”而变为一面招摇的“旗帜”。

  声明:人民网“特别策划”稿件,未经特许,任何网站(含已经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请勿转载。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莉)

   (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转)

标签:高考范文 让孩子象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江苏高考作文:40.5万考生能出多少佳作(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逐题详析2004年高考语文卷(一)(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