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987  2018-01-04
标签:现代文阅读
冬夜的歌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静

      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开始了它化为冰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

      写字台上的两盆腊梅和玉兰,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圆的、扁的、方的、长的,从海滩捡回来的五彩石,点缀于花盆之间,望去完全没有冬日的景象。

      妻悠然斜倚于沙发上,正在织一件米黄色的毛线衣。纤细的手指,轻盈地抖动不知从何处,传进耳鼓一阵时断时续的悠远的喊声:“各家各户……注意啰……小心煤气……中毒……防火……防盗……”

      这声音由远而近,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回响着,使我油然产生一种苍凉之感。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搅乱了。我刚看到“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些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便就此打住,折页合书,忍不住问:

      “这是谁?神经病?深更半夜在街里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烦?”

      “你才出差回来,不知道咱们街里出现的新鲜事儿。”妻继续织着毛线衣,没抬头,“这是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回来跟女儿、女婿养老的,半个月前开始,天天这么喊呐!”

      “嘿,干嘛不住干休所?”我诧异了。

      “大约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说。

      “他女儿、女婿也够呛,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晚年应该让他在家享享清福,怎么会让老人到街上干这呢?难道是缺钱花吗?”我不满地嘟哝。

      “哪里话,他的钱多的花不完,给区幼儿园送了三百,国库券买了一千。”妻抬起头来辩解说,“人家夜间值班,完全是尽义务。”

      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议。听那喊声越来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楼下。

      “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止煤气中毒——!”

      这声音倏忽间变得顺耳起来,可以听出是走南闯北、有点走了调儿的中原乡音,带着其特有的悠长的拖腔,容易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广阔的原野呼唤走失的骏马……

      “……喂,这是谁家的自行车?谁的车?快搬进去,天不早啦!”

      那绝不是民警们手中拿的那种半导体喇叭。是纸喇叭筒,还是铁皮的?我猜测,并直起身来,想看清楚这吆喝的老人的模样。窗玻璃上蒙着一层薄冰。室外是浓深的夜色和飞扬的雪花。

      “呀,真该死,是我的自行车忘搬了!”妻的脸上含着些微的惊慌。

      “我去搬!”

      穿上外套我飞步下楼。刚走到二楼楼梯口,见妻的那辆“凤凰”车已搁在梯口的空档上。

      我的心热了。

      此后,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边都回响着这老人的吆喝声。渐渐习惯了。像听风声、车声、雨声、树声一般习惯。这吆喝声,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带入了温暖甜美的梦乡。因为工作忙,业余时间要赶写技术论文,《最后一片叶子》一直没有读完,真有点对不住欧•亨利先生。也对不住妻,她读了多遍,向我介绍。不过,那吆喝声却必不可少。每当此刻,耳神经似乎变得特别敏锐灵巧。

      “咦,是时候了,怎么那老人没出来?”我在写字台边不安地问妻子。

      “哦,他作为区街系统的先进代表,到市里出席劳模会去了!”妻在读《英语九百句》,乐呵呵地告诉我。“我说呢!”心,释然了。

      “……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边,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我终于读完了《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段大约是小说的文“眼”吧?我大声地读给刚进门的妻听。妻的眼眶湿润了。肯定是为了贝尔门的献身精神。

      我看看表,该是老人吆喝的时间了。

      我凝神静听,没有。我挨近窗户,还没有,我不安起来。贝尔门的死和妻子的泪给我带来了不祥的预感。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

      “别等了,”妻在身后喊,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结冰的街上……滑了一跤。从夜校回来时……我……看到了……他,难站起来了……”妻变得泣不成声。这难道是真的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各家各户……注意啰……防火防盗……小心煤气……中毒……”

      不,我分明听到了那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像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

      (本文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描写了冬天室外昏暗的天色和寒风凌冽的景象,与后文室内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展开全文阅读
      B.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透过“我”和“妻子”的对话,使读者对小说主人公有了了解,也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C.小说 描写“我”听了妻子关于巡夜老人的来历、背景的介绍后,对巡夜老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先扬后抑,表达了“我”对巡夜老人的理解、同情。

      D.小说写我读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这一情节,一方面丰富小说的内容,另一方面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揭示了小说主旨。

      5.小说以“冬夜的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6.请从文中找出表明我对老人吆喝声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答案:

      4.【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析】小说描写“我”对巡夜老人的感情发生变化,是由先前的厌烦、不解到到顺耳,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了对巡夜老人的赞美、敬佩。

      5.【答案】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冬夜的歌”标明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老人在冬夜的吆喝声展开,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集中;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冬夜的歌”是对老人吆喝声的一种赞美,突出了老人暮年继续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③(从主题上看)小说以“冬夜的歌”为题,反复描写老人的吆喝声,将之喻为“灼人心胸的歌,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礼赞;④(从读者感受看)以“冬夜的歌”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的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答案】(1)心理变化过程:诧异—不满—呆了—心热—不安—释然—不安(2分)

      (2)好处:①由先前的厌烦、不解到心热、释然、不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通过“我”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老人高大的形象和可贵的品质;

      ③这样的心理变化使小说行文有波澜,先抑后扬,有起伏跌宕、一波三折之美。(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标签:现代文阅读 冬夜的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马缨花开的时候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王廷,字子 正,南充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