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阅读:478  2018-01-20
标签:教学案例
用诗与思编织冬天的童话——读肖培东《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有感
安徽无为县牛埠初中 刘文

      《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是肖培东老师的一篇课堂叙事,记叙的是一堂作文指导课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问,以及学生的所言所行。这是一堂话题作文指导课,主要以“雪”为话题。但到目前为止,温州还没有下雪,学生没有鲜活的经验,没有鲜活的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就没有生动的情绪感受,没有感受学生如何能写好作文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肖老师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一、直观刺激,补充心理表象。

      “‘同学们,昨天,很多地方下雪了,你们看!’所有的眼睛惊喜地盯着PPT,然后就是连连的叫喊。”根据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人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进而形成表象与概念,最后上升到命题和命题网络。感觉与知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唤醒内在情感体验的触发器。没有这些感性的刺激,学生就没有写作的动机。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发达,往往不太适应纯粹的理性思考,所以恰当地营造感性的画面,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心理表象储备,激发内在的情感,为理性思考奠定基础。

      肖老师精选各种雪景图片,注意素材的典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学生们惊喜的眼神和连连的叫喊不就是心灵被美感激活的标志吗?

      二、以诗配图,唤醒知识储备。

      写作不仅需要一些直接的素材,也需要一些间接的素材,比如诗文名句、名人名言等,它们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蕴,营造浓郁的诗境。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文名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诗文名句都是僵硬的材料,没有被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激活,因而缺少生命的温度和思想的厚度。同时,因为是分散储备的,没有一个内在的凝聚核,诗句与诗句之间缺少勾连,形成不了命题网络,因而无法被有效地提取出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肖老师采取让学生为图画配诗的策略,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沉睡在学生心灵世界中的诗句苏醒了,成为解释学生新的经验的一种视角,因而烙上个性化的印记,得到二度体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从学生心灵中迸溅出来的诗句使课堂一下子灵动起来,成为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时,学生既是在体验课堂,也是在创造课堂,课堂是学生书写的文本,每个学生都成了一个内蕴丰富的意象,建构起诗意的课堂意境。

      三、多元叙述,激发生活经验。

      课堂的大忌是一元叙述,这样会产生话语霸权,压制其他话语的表达。对于写作指导课尤其如此。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老师抽象出一些写作技巧,或者说是写作教条,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去表达。表面看来似乎很有条理,指导得很实在。效果呢?学生写出的文字往往十分僵硬,公式化模式化,没有一点生命的血色,令人不忍卒读。原因何在?就是老师将写作过程简单化了,认为写作教学和理科的解题一样,先讲些规则,然后让学生运用规则,再反馈纠正一下就可以了。事实没有如此简单。

      在这里,肖老师用亲切的口气提出一个问题,“说说你和雪的缘分和雪的故事好吗”,之后,就将课堂留给了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表达。“我爷爷常说,以前的冬天,雪很大很厚。一早上,睁开眼,外面就白茫茫一片,脸盆里的水都结冰的。”“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东北玩,那里的雪真大,我们滑雪,我还摔了几跤。”……多元的话语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叙述网络,既相互启发,又相互补充。叙述者重新发现自我经验的意义,倾听者填补自己的经验空白。思维在这里打开,情感在这里释放。

      四、恰当引导,转化思维路径。

      钱梦龙老师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这里的主导就是引导的意思,特别是在学生思维陷入模式化的时候,老师要介入一下,给学生一点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打开另一片境界。比如,在让学生叙述与雪有关的故事时,学生陷入同一个模式中,就是叙述自己的间接经验,因为这些经验都是长辈们叙述出来的。这个时候,肖老师适时地问了一句:“怎么都是爷爷说爸爸说,说说你和雪的故事?”这样将学生的思维从自在的状态转化为自觉的状态,从对他者故事的叙述转化为对自己故事的叙述,使课堂更有立体性和包容性。

      在叙述完故事后,肖老师又提了另外一个问题:“同学们,雪中有我们的回忆,雪中有我们的快乐,雪中有我们的希望,可是,如今,雪到哪儿去了呢?我们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冬天不像冬天了”,

      “汽车越来越多,冬天越来越暖,叫什么热岛效应”,“高楼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雪花也就不来了”,“我们和自然界不和谐,自然也就和我们不和谐了”……虽然这些答案有的非常稚拙,有的过于抽象,有的明显出于臆测,但其中渗透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意识,而这不是比答案本身更值得珍视吗?这样课堂就从感性层次跃迁到理性层次,从话语狂欢深入到责任担当,从审美体验切换到理性追问,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五、趁热打铁,深化写作热情。


展开全文阅读
      写作指导的目标是多重的,或为了指示写作路径,或为了唤醒写作素材,或为了激发写作热情。写作热情是写作的发动机,也是思维的润滑剂。但热情是短暂的,并依赖于某种情境,即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以,必须要趁热打铁,在学生写作热情高涨的时候引入写作任务,这样学生才乐于动笔,并且往往会有文思泉涌的收获。

      “那么,如果有一片雪花,你希望它落在哪里?落在路旁的树上,落在公园的叶尖上,落在飞鸟的翅膀上,落在静默的河流上,落在欢乐的校园里,落在乡村的土地上,落在爷爷奶奶慈祥的肩上,落在大声歌唱的孩子的头发上,落在我们每个人的梦里……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那好,让我们以“雪花,请落在 _______ 上(里)”为题,写写你的心里话。”肖老师用富有诗意的话语启发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大家进入洁白的童话世界,纵横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才思。

      写作好比一枚硬币,一面是想象力,一面是理解力。只有有了想象力,文章才有诗意,才能洋溢情感,彰显生命;只有有了理解力,文章才有深度,才能穿透现象,抵达本质。
标签:教学案例 用诗与思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秉承正道教语文(教师随笔)
下一篇:肖培东教学的变与不变——以《春酒》《孔乙己》为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