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650  2018-01-21
标签:现代文阅读
卖蚯蚓的人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一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一一”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

      B.四十几块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 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C. 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俑”,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人的外貌特征, 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


展开全文阅读
      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 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

      E. 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 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2)文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3)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意。(6分)

      。

      (4)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

      答案:

      (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项“身体强健”无依据。B项,错在“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原文只是推测。D项,“赚钱”之意表现得不充分,这只表明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赚钱。)

      (2)①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

      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③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④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

      ②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

      ③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

      ④作者借此来对具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从内容上讲:

      ①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

      ②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

      ③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

      ④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从形式上讲:

      承上启下。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文本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

      
标签:现代文阅读 卖蚯蚓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袁忠彻,字静思。从父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徐建英《深情》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