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81  2018-02-05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所需课时:2课时

      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离之苦。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此后,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2.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注意朗读要求。

      2.指导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2)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第1自然段读出平缓的语气,第2自然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4、5自然段读出感慨的语气。)

      3.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很难翻译的句子,教师点拨,其他学生解答。

      问题探讨: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说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2.据此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展示课件)

      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其中重点是写哪些部分?主要描写了桃花源的什么?

      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渴盼能有一个和平环境的愿望。

      桃花源记 

卢捷扬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秋风袅袅秋虫鸣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