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67  2018-02-12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精彩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入: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学习第2、3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展开全文阅读
      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物候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物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竺可桢,探索物候学的奥秘。

      1.指名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2.默读第6~10自然段。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3.齐读第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说明的条理性强。,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课文又在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它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希望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更大的农业丰收。,2.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采取了以下的方法: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运用优美、描写性语句和大量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例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

      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本课教学我将课标的新理论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以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