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17  2018-02-15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礼记》二则精品教案(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展开全文阅读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解,理解课文大意。

      2.理清课文内容,力争达到当堂成诵。

      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环节:

      1.教师导入,整体把握。

      2.学生一读解决字音。

      3.学生二读解决文意。

      4.学生三读理清内容。

      5.学生四读读出主旨。

      三、教师主导关键之处:

      1.讲清题目意思。

      2.抽查关键字音。

      3.讲清关键词义。

      4.理清课文层次。

      5.谈出作者情感。

      四、学习质量关键之处:

      1.关键字音掌握。

      2.关键词义掌握。

      3.课文层次掌握。

      4.作者情感掌握。

      5.奠定背诵基础。

      《大道之行也》课堂流程

      1.教师导入,整体把握。

      同学们,早在陶渊明之前,西汉的戴圣就假借孔子之名在《礼记》这部书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叫“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下为公,人人被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材,夜不闭户。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是给我们展示这种“大同”世界的。

      2.学生一读解决字音。

      学生自读后,教师抽查性读,重点在于检查以下字音:

      选贤与(jǔ通举)能,幼有所长(zhāng长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男有分(fèn职分,职业)货恶(wǜ憎恨)其弃于地也,不必藏(cāng私自收藏)于己;

      师生齐读一次,读准字音。

      3.学生二读解决文意。

      学生自读后,教师抽查性翻译,重点在于检查以下字义:


展开余文
      (1)大道:课本上说是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怎么理解呢?古人对现实的社会管理制度不满意,所以渴望有一种好的社会管理制度,就是道的管理制度。道是仁道,仁义,大道就是用大的仁义之道来管理国家。懂得此意思即可,这是一个专有名词,不必翻译。

      (2)行:施行,实行。

      (3)选与“与”:意思是相通的,选是选出,举是推举,我们现在也说选举。

      (4)亲其亲:第一个是以……为亲,就是把……当做亲人,第二个亲是父母,是与第二句的子相对应的,就是人们都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当亲人那样奉养,那么还把谁当亲人那样子奉养呢?还把社会上其他的像父母那样的老人当亲人奉养。同样“子其子”也是此意。

      (5)矜、寡、孤、独、废疾者:这是五种社会上不健全的人,需要得到社会的生活保障,我们现在也对这五种人实现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

      (6)男有分、女有归:男人有职业,有职业才能挣钱,生活才能有保障,女人有归宿,有家才能感到幸福。所以有一个语词叫成家立业。但那是古代社会的说法,现在男女平等,都需要有职业、有事业,都需要有家庭,有幸福,那叫安居乐业。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在大同社会里,人们对于财物,不浪费,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让大家都用,而不私自占为自己所有。这就叫物尽其用。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在大同社会里,人们对于工作,竭尽全力,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却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这就叫人尽其材。

      (9)谋:奸邪之谋,阴谋。盗窃乱贼:盗窃、造反和害人。这些在大同社会里没有,什么社会里有?现实社会,这里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好。同样大同社会的外户而不闭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不行的,不但要安装防盗门,还要安装监控器。

      4.学生三读理清内容。

      (1)我们先看文章中那句话体现了大同社会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2)人人得到社会关爱呢?注意是人人。

      A.先说不健全的五种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再说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按年龄不同分为老中幼---老有所终,中有所用,幼有所长。

      C.再归纳到所有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再按课文顺序来:所有人,健全人老中幼,不健全的五种人。

      (3)人们对待财物的态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物尽其用。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尽其材。

      再回到开始,为什么这个“大同”社会这么好呢?主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现实社会比起来,“大同”社会好在那里呢?为什么叫“大同”---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先写了大同社会的纲领---再写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写了大同社会的概念。

      5.学生四读读出主旨。

      (1)作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战乱的时代。

      (2)作者迫切希望有什么样的社会---一个美好的社会。

      (3)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述了一种什么思想?---“天下为公”的思想。

      (4)这个理想好实现吗?---很难实现。

      (5)我们需要追求吗?---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主旨----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他迫切希望一个美好的社会,本文通过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个理想虽然难与实现,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

      纲领:天下为公

      人人得到关爱

      特征:人人安居乐业渴望“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概念:大同社会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礼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侯选人简介及历年颁奖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