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334  
标签:教师随笔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教师中心稿)
湖北安陆二中   李亚洲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脚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像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元杂剧作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创作的剧本至少在五六百种以上,保留到现在的也还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已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描写一个善良无辜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和贪官污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马致远的《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过描写王昭君为国献身、毛延寿卖国救荣和王公大臣的腐败无能,对元代的民族压迫进行无情地揭露,对当时的统治者给予辛辣的嘲讽。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展开全文阅读
      清代的传奇创作,总的说来不如明代兴盛,但清初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有几位优秀的剧作家,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些作品的突出代表。《长生殿》通过描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揭露了皇家贵族荒淫奢侈的生活以及加到人民身上的苦难。《桃花扇》则通过描写李香君和侯朝宗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的明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南明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覆亡的原因。全剧洋溢着强烈激昂的民族热情,突出地歌颂了下层人民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民所推崇,成为我国清代戏曲园地的一朵奇葩。

      ○明清四大传奇: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明清传奇与杂剧的主要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题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的不同的是:杂剧每的限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曲不限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校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节器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此外,在各族、各地土生土长的民歌或曲艺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种类繁多,也不断在发展。其中有一支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曲调的戏曲——皮黄,广泛地吸收了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在北京一带盛行起来,这就是京戏。(从清初起,地方戏曲日趋繁盛,出现了丰富的唱腔和多样的剧目。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经过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又吸收其它许多剧种的优点,京戏形成了。)近百年来,京戏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在戏曲舞台上的地位很高,被称之为“国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一代又一代地不断涌现;好剧本经过反复润色,质量也不断提高。例如《打渔杀家》《四进士》《群英会》《宇宙锋》等,都是人民群众最喜爱的传统剧目,长期活跃在我国戏曲舞台上。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总之,中国戏曲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它的遗产之丰富,剧种、剧目之繁多,流传年代之长久,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它在戏曲创作和表演技巧中所体现的精湛技巧,也是十分独特的。从目前保留下来的剧目来看,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举凡军国大事、社会问题、家庭纠葛、爱情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情趣,无所不有,可以说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少剧目,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黑暗现实,扶持了民族正气,赞扬了舍己为人、公正无私、坚贞不渝等美德,鞭挞了伤天害理、损人利己、背信弃义等恶行。鉴赏这些作品对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历史知识、增进智慧和才干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包括古典名著在内),经常可以看到菁芜杂陈的情况,例如脍炙人口的名著《西厢记》,写张珙中状元后,在“谢当今圣朝唐圣主,敕赐为夫妇……”的颂词中结束,这样一来,就把争取婚姻自主变成了皇帝赐姻,使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又纳入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旧辙。此外还有个别地方掺杂了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庸俗描写,使作品在艺术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戏剧作品时,一定要有历史的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法,既要充分认识其民主性的精华和艺术上的成就,又要看到其封建性的糟粕和艺术上的不足,这样才能从作品的实际出发,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是元末明初风行舞台的四部南戏,标志着南戏的复兴。

      *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的统称。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称“俳优”。宋元以来,把戏曲演员称作优伶、优人或伶人。

      *梨园部:戏班、剧团。梨园原是唐玄宗时伶人学习演唱的处所,后世于是称演出处所为梨园,演剧行业称梨园行。

      ○中国古典十大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李渔《风筝误》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行》、冯梦龙《精忠旗》、孟承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城培《雷峰塔》

      
标签:教师随笔 中国古典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现当代小说流派简介(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