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420  2018-02-22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编写者:陈顺英    责任编辑:朱辉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关于“歌”的体裁。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靠朋友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安身,不料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2、文体常识

      “歌行体”  歌行[ gē xíng ]古代乐府诗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

      【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字的读音。

      怒号(     )    挂罥(     )    长林梢(     )  庇护(     )   突兀(     )   布衾(     )   三重茅(     )    沉塘坳(     )   飘转(     )    俄顷(     )       丧乱(     )    广厦(     )    见此屋(     )

      2、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向(       )昏黑

      自经丧乱(           )少睡眠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3、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逐渐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探究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再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分别用最精练的短语概括本诗的内容。

      【导航】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的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短语理清故事情节。

      3、第一节诗中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呢?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5、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节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6、讨论:“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中的“长夜”如何理解?

      三、综合探究

      7、结合全文,请说说前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最后一节诗人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揣摩这首诗的语言:如第一节中的“怒”,第三节中的“铁”“雨脚如麻”等如何理解?

      【导航】杜甫曾言:“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体现出杜甫对诗句的苦心斟酌。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妙处。

      【拓展提升】

      一、文本阅读                   江村  杜甫


展开全文阅读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①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③  ______、_______、______。

      2、“多病所需惟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二、写作提升

      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用“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导航】根据诗中的叙事、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展开联想。一定要符合原意。比如,(朗读第1节)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看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地卷去,洒落在江郊,焦灼与怨愤分明写在他的脸上……

      【当堂检测】

      1、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描写:             

      叙事:         

      抒情: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什么作用?

      【导航】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3、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把握字音词义,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3、学习《卖炭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宫市”的憎恶之情。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本文就是为“宫市”而作,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

      3、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代长官音乐的机关,它是负责采录和编制乐曲歌词的。乐府中演唱的诗篇当时被称为“歌诗”,魏晋时称“乐府诗”,成为一种诗体名。这种诗体反映现实,叙事性强,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形式灵活,受人喜爱。而白居易就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诗的倡导者。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薪(     )     鬓(     )      碾(     )      翩(     )      辙(     )  

      骑(     )    叱(     )     敕(     )     将(     )     系(     )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读出画面,节奏鲜明。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2、围绕着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哪些事?

      3、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举例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4、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三、综合探究

      5、对于如此可怜的卖炭翁和如此霸道的宫使,诗人又是如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你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赏一赏吗?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_                   因为它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或词语角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人物)的              (行为或心理等)。

      6、文中有多处运用对比,请举例说说其作用。

      7、你能小结一下诗歌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吗?

      【拓展提升】

      一、文本阅读               观刈麦  白居易


展开余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请用一个字回答。 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2、炎炎烈日下的割麦人为什么“力尽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同样,卖炭翁为什么“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试分析他们矛盾甚至变态的心理。

      3、试分析《卖炭翁》与《观刈麦》在揭示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二、写作提升

      卖炭翁很早就从终南山出发到长安城区卖炭,一路上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写出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提示:快点把炭卖掉,天越冷炭就会越贵,心中充满了希望……

      【当堂检测】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唐诗二首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