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68  2018-03-0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谭晓晔 眉县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杜甫与王昭君的生平经历并明确其共性

      2、 掌握咏史诗的基本特征与鉴赏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与品读感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探讨诗歌内涵

      2、掌握咏史诗的一般特征与鉴赏方法,最后以课堂实战巩固所学知识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蕴涵于诗歌中的深沉情感

      2、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美感鉴赏

      二、教学策略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旨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从新知识的预习、知识的问题化以及合作探究的设计等处着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课堂的连贯性,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掌握咏史诗特征,运用咏史诗知识赏析具体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片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2、多媒体展示王昭君与杜甫的图片  

      1、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大美女个人或整体的看法,着重明确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2、思考杜甫诗中以王昭君为人物的用意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二)知人论世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他小组适当补充

      2、 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的积累 1、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余小组适当补充

      2、知识的归纳整合。 学生积累知识,为诗歌分析奠定基础

      (三)《咏怀古迹》诗题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

      2、教师补充完善,并要求学生积累相关知识

      1、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分享积累知识,明确组诗体例

      2、学生了解《咏怀古迹》其余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组诗体例,并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分享知识的习惯

      (四)文本把握

      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纠正诵读断句、读音等

      2、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

      3、与学生一起串讲诗歌,达到文白互换的效果

      4、预留时间,要求背诵

      1、学生诵读诗歌,个别诵读、集体诵读,把握断句以及个别字音

      2、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

      3、与教师一起串讲诗歌,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对诗歌进行文白互换。

      4、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诗。

      师生通力合作,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之上把握诗歌情感基调,了解诗歌内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最终达到背诵诗歌的目的

      (五)品读感悟(多媒体呈现问题)

      1、找出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

      2、文本赏析(采取知识问题化的模式,以问题形式+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鉴赏)

      3、这首律诗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4、①、首联写景用意何在?

      ②、颔联主要写了昭君的那些事?突出昭君怎样的命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鉴赏。

      ③、赏析颈联中的“空”字,并思考昭君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

      ④、尾联的“怨恨”点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这到底是谁的“怨恨”?请说明理由。

      5、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对品读感悟进行小结


展开全文阅读
      1、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认真审读题干,深入思考问题,逐步完成教师多媒体呈现的问题

      2、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逐个发言,互相学习,打开思路,以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3、讨论结束以后,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言

      4、针对小组发言,全班进行讨论整合,形成合理恰当的认知

      5、学生对品读感悟环节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将知识进行问题化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对诗歌进行有效解读。

      注:1、本环节基本无预设答案,由学生个人、小组探讨交流归纳整理,适当时教师可予以引导点拨。

      2、知识问题化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引导,倡导学生自提问题,在课堂设置中给学生预留提问时间,要求。

      (六)合作探究(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总结)

      问题:题为咏怀,可诗歌通篇只写昭君,似乎并无作者个人情怀,是不是诗歌本身与标题不符? 小组探究,把握诗歌寓意 设置问题,由表及里,了解诗歌通过咏史怀古以抒发自己身世之感的主旨

      (七)咏史怀古诗的介绍

      教师以合作探究为契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咏史诗这一诗歌类型,并对其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诗歌类型,掌握咏史诗的涵义以及鉴赏步骤。 使得学生从具体的咏史诗出发,掌握咏史诗的一般知识,并能以此指导咏史诗的鉴赏

      (八)课堂实战

      教师设置同类咏史怀古诗《蜀相》,多媒体展现诗歌以及设置的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对知识进行巩固

      五、板书设计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被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辨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极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前一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与课程相关的预习内容,如王昭君、杜甫的人生经历,自己对两者的情感体悟,重在使得学生动脑动手,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导入中。在导入之后,对情感基调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小,基本能得出答案。对于文本的把握以问题方式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本教学设计合作探究中将讨论核心由王昭君转入杜甫,从而归纳梳理出咏史怀古这一诗歌类型,最后以课堂实战对于所学进行巩固。本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但是在时间的分配与把握上存在问题,实战内容只进行了一半,因此细分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是必要的。同时由于学生预习的有限性使得课程进度缓慢,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对于学生预习内容进行有效指导。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咏怀古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杜甫《登高》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