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05 2018-03-0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琵琶行》三步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三、预习诗歌。
(一)正字音,知内容。
为下列加点字字注音。
曲罢悯然 贾人妇 漂沦憔悴 恬然 迁谪意 枫叶获花 声声思 轻拢慢捻 霓裳
六幺 嘈嘈 间关 幽咽 银瓶乍破水浆迸 虾蟆 名属教坊 红绡 钿头银篦 呕哑嘲哳
(二)整体感知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3.诗中塑造了几个主要形象?
答:
4.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视为本诗的诗眼。
答:
5.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答:
6.共有几次音乐描写,哪一次最精彩?
第一课时
一、听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思考下列问题:
(一)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学生自学并讨论,教师巡视)
(二)疏通诗歌大意,并请用一句话概述每节内容。
第一节:
客在船 管弦
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节:
展开全文阅读
寻声暗问 欲语迟 邀相见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第三节:
整顿衣裳起敛容 秋月春风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四节:
终岁不闻丝竹声 往往取酒还独倾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第五节: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二、作业。
1、熟读课文 并背诵。
2、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第二课时
一、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二、具体赏析三次音乐描写。
(一)简析第一次音乐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时间(摘录表明季节的词语):
2.地点是:
3.演奏句子是:
4.表现手法是:
5.环境构成的意境特点是:
6.情感:琵琶女:
诗人:
(二)赏析第二次音乐描写:
请阅读“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句子
1、听本节的朗读,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 这种起伏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4、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展开余文
5、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来描写音?:
(三)简析第三次音乐描写
1.描写音乐的诗句是:
2.作者及客人的反应是:
3.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情感为何如此?请从上一节寻找答案。
①为官历程(抄写诗句):
②为官地方环境(抄写诗句):
③诗人心境是:
(四)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相关链接: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四、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提问: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作者为一个身份卑贱的歌女作诗,表达了其什么深沉用意
明确:
五、作业:背诵课文。
【巩固提升】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因为长句 为君翻作《琵琶行》 (2)听其音 问其人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5.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6.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7.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8—10题。
听蜀僧濬(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8.“为我一挥 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9.“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10.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琵琶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琵琶行》个人汇报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