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32  2018-03-0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1.把握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并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查阅资料,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深入品味领悟,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讨论、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拓展阅读,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把握诗歌的旨意,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2.鉴赏诗歌蕴含的寓意,了解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

3.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锦瑟》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了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讽刺了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李商隐(约812—约858),晚唐诗人。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其诗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1.《锦瑟》

此诗为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病故前回忆人生往事之作。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诗人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诗中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2.《马嵬(其二)》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今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此诗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唐玄宗。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1.结合注释,梳理《锦瑟》每联的大意。

答: [自我核对](1)首联是起兴之笔,以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2)颔、颈两联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者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

(3)尾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诗人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请简要概括《马嵬(其二)》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自我核对]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讽刺唐玄宗的沉迷情色,荒废朝政。

1.《锦瑟》多处用典,请一一指出。

【思路点拨】查找资料,阅读课文注释。

【与你交流】(1)庄周梦蝶。(2)望帝化鹃。(3)鲛人泣珠。(4)蓝玉生烟。

2.请赏析《马嵬(其二)》中“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诗。

【思路点拨】结合题目,紧扣“徒”“未卜”“休”等关键词。

【与你交流】这首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诗人先用“海外徒闻更(还有)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说。据说,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金钗等饰物,并言当永记“世世为夫妇”之约。而“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奠定了基调。

3.请赏析《马嵬(其二)》中“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两句诗。

【思路点拨】扣住“当时”“笑”等词语来分析。

【与你交流】“此日”指贵妃被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并幻灭成空了。“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放在一起作对比,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眼为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在诗歌中,所谓诗眼就是指最具有表现力的那个词,它往往起揭示主旨、传达诗人情感的作用,多为动词、形容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景、情、境、意等方面。

【与你交流】诗眼为“迷”“托”。“迷”写出了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充满期待;“托”却写出人生之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一“迷”一“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

5.《锦瑟》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展开全文阅读
【思路点拨】可结合学习过的“表现手法”的范畴来进行分析。

【与你交流】(1)运用象征的手法。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喻重在“形”的相似,象征重在“神”的相似。《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创出古典新义来。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生死不渝的情感。6.请对《锦瑟》的结构和语言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律诗的结构为“四联”,注意积累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

【与你交流】(1)结构与内容完美配合。这首诗首联以“思华年”引起全篇,尾联用“追忆”二字与首联呼应,用“情”“惘然”三字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首尾两联表达的内容清晰而明确,根本没有朦胧的意味。但是颔联和颈联“忆”的是什么“情”呢?诗人只用“庄周梦蝶”“望帝化鹃”“鲛人泣珠”“蓝玉生烟”四个典故来表达,又让读者坠入了五里云雾中。这种又清醒又迷糊、又明白又混沌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表现诗中那如梦似幻、朦胧恍惚的意境。形式和内容配合到了极致。

(2)语言清丽。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瑟和瑟音,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每一幅画面都有浓浓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7.《马嵬(其二)》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思路点拨】可结合学习过的“表现手法”的范畴来进行分析。

【与你交流】(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贵妃已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对比,承平年代鸡人报晓与奔亡途中军旅鸣柝的对比,长生殿里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前六军驻马的对比,贵为天子不能保住一妇人与民间夫妇白头偕老的对比。这一系列的对照寓有深长的意味和沉痛的感慨,处处寄寓对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惋惜与指责。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跃然纸上。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新寻回昔日的安乐。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用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说明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没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颇为后人称道。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3)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转说:“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8.对《锦瑟》的主题各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悲叹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有人认为是悼念亡故的亲人,有人认为是怀念自己美好的恋情,甚至有人认为是对其他事情的怀念,等等。请进一步深入揣摩诗句,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思路点拨】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与你交流】观点一:相思说:思念恋人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谐的恋情;看到“锦瑟”,想到恋情的华美。锦瑟,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每一柱都勾起我对恋情的记忆,让我感觉幸福、遥远又迷惘。像庄生梦蝶一样如梦如幻,像望帝化鹃泣血哀啼一样执着和凄美。感觉恋情如沧海明月中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的珍珠一样晶莹,纯洁,又如蓝田暖日里美玉所升腾的缭绕烟云一样可望而不可即。我多想把这份记忆珍藏,可在过去恋情发生之时就已迷惘。

观点二:悼亡说: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观点三:自伤说:诗人独自哀伤之情。锦瑟,你为何要有五十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起过去的青春年华,感觉是那样美丽,虚幻,缥缈,伤感。年华和理想多么美好,真想永远珍藏,只是当时心中已是迷惘一片,而现在才终于明白。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感?

 [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2.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答案]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本诗以锦瑟起兴,提出主题。三、四句用庄生、望帝的典故分别比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的人生。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和沉郁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答案]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5.如何理解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本诗记叙了马嵬之变,兼寓讽意基调,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颇深。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都在荒诞、对比、反问中表现出极大的讥讽意味。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度,启发世人记得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意思对即可)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李商隐两首—锦瑟》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