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345  2018-03-04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评价思想情感(诗歌鉴赏)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阕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词人借李广的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了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情怀,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之作。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易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

      【答案】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2分)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2分)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2分)

      一、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技巧

      1.把握景中情

      (1)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2)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3)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情感。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2.把握物中情

      要把握古诗“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情感。

      3.把握典中情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时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品“情语”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当然要借助常规方法,如审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类别等。但临场时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语”。

      1.品显性情语

      所谓“显性情语”,指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包含“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

      2.品隐性情语

      所谓“隐性情语”,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

      三、“3类”诗歌情感题答题模式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展开全文阅读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

      (2)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情感的依据和来由。

      3.情感评价探究题

      这类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为: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对应学生用书第29页)

      [专 项 练]

      一、(2017•盐城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49】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唐]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 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赏析情感从关心卢陟、热爱山水、远离喧嚣三方面思考。解题时,注意诗歌中的提示信息,如忘情、无余事、尘喧、散烦缨等。

      【答案】 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的超然之情。(每点2分)

      二、(2017•连宿徐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竹林寺别友人

      [唐]许 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意象的分析和题材的特征进行情感的揣摩和归纳。

      【答案】 ①思念故乡的愁苦;②年华老去的慨叹;③携友同游的喜悦;④分别在即的伤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综 合 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导学号:76934050】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注】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 子规:相传是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般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对于写景的诗句,一般从多视角、多感官等角度分析。颔联中“山月临窗”“天河入户”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山之高。颈联写“绿”和“啼”,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眼前之景。

      【答案】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3分)颈联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浓绿的银杏树和悲啼的杜鹃,表现诗人夜宿七盘岭的所见所闻。(3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子规啼”“曙鸡”等,同时也要留意关键词,如“独游”“空”等,由此体会诗人独自在外而不能归去的愁苦。

      【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欲归不能的惆怅。(2分)“独游”点出诗人孤独失意的境遇,闻“子规啼”和“空留听”道出诗人正沉浸在杜鹃的悲啼声中,“闻曙鸡”表明诗人经历了不寐的一夜,又将上路,进一步突显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和独自远游的愁苦。(3分)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
下一篇: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鉴赏形象(诗歌鉴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