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997  2018-03-04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探究(小说阅读)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好的小说结尾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文章的魅力,也是体现读者的悟性之所在。本文结尾有两层表达,一是对“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的描写,二是对“我的朋友”临终时的表现进行叙述,其中有动作,有语言,有细节。对早晨的描写,表现出冬天早晨的清冷,属于哀景;对“我的朋友”的叙述,动作描写表明“我的朋友”行将辞世,大声的语言这一细节描写表明“我的朋友”在临终时依然对生活持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不因自我行将离世而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另外语言风格也需重视,语气平和,却蕴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答案】 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明确方向,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探究

      探究作品的主旨,既包括对文章整体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考查,也包括对某段、某几段内容的概括,甚至是对关系全篇主旨的一个核心语句的内涵的探究等。探究作品意蕴,比探究作品主旨的要求更高,它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如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发掘其性格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在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的基础上,发掘事件的社会根源及意义;在准确把握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发掘其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深层意义。如2017年江苏卷小说阅读《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最后一道探究题就有4个要点:多角度、深层次。

      1.多角度

      小说中的多角度主要指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及艺术构思手法这几个角度,探究的多角度展开主要指这些角度。另外,上面的每个大角度下又可分为几个小角度。如情节,可分为情节设置的合理性和技巧等角度;如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小角度,即使是主要人物,也可以再细分为更小的角度。记住:探究多角度,角度分大小。

      2.深层次

      这个深层次,就小说而言,主要有两个层次:

      (1)人文精神。包括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通俗地讲,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用普遍的一句话说就叫人文关怀、生命关怀,这应是人文精神的核心问题。

      (2)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赞美,对黑暗邪恶的鞭挞批驳;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者的憎恶等艺术美感的取向等。

      (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

      [专 项 练]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65】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然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苞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吃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呀,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展开全文阅读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吃!”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朗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1.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本篇小说反映了多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田舍娃和李十三二人的关系角度来看,这两人情谊深重;从二人对事业的执着程度来看,他们都极力地追求艺术的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从乡下人对皮影戏的热衷程度来看,可看出他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从李十三的境遇来看,可以看出传统艺人的尴尬境地。

      【答案】 ①田舍娃送麦,李十三借面招待:做人要有情有义;②田舍娃戏演得活脱,李十三戏写得成功:做事要做到极致;③乡下人不管收成如何,也要看戏:人要有精神生活;④李十三生活艰辛仍坚持剧本写作:人在困境中也要有追求;⑤李十三的作品广受欢迎却生活困顿:要关心尊重传统艺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综 合 练]

      二、(2017•盐城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题。(20分) 

      【导学号:76934066】

      槐树下的战争

      老 舍

      ①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教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他嘱咐倒水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到,可不能缺了一号的!”

      ②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

      ③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拼命往电车上挤。他们不像是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互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流。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像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们便马上去做,一点也不迟疑。

      ④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上帝。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地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杀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晓荷三天两头地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他出来,给他鞠极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鞠躬已毕,他要极慢地往家中走,为的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气!即使不到一号那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

      ⑥邻居们讨厌那两个日本孩子,因为那两个孩子喜欢用头猛撞冠先生,也同样地撞别人。他们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妈和小孩子们。他们把四大妈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胡同中所有的孩子都做过他们的头力试验器。他们把小顺儿撞倒,而后骑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头发当作缰绳。小顺儿,一个中国孩子,遇到危险只会喊妈!

      ⑦小顺儿的妈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顺儿变成了马,登时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护犊子的妇人;当小顺儿与别家孩子开火的时候,她多半是把顺儿扯回家来,绝不把过错安在别人家孩子的头上。现在,她却想到了另一条路儿上去,她以为日本人灭了北平,所以日本孩子才敢这么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实实地把小孩儿扯回来。她跑了过去,伸手把“骑士”的脖领抓住,一抡,抡出去;“骑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顺儿抓起来。拉着小顺儿的手,她等着,看两个小仇敌敢再反攻不敢。两个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声没出地开始往家中走。她以为他们必是去告诉大人,出来讲理。她等着他们。他们并没出来。她松了点劲儿,开始骂小顺儿:“你没长着手吗?不会打他们吗?你个脓包!”小顺儿又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哭!你就会哭!”她气哼哼地把他扯进家来。


展开余文
      ⑧祁老人不甚满意韵梅惹日本人,但见孙媳妇真动了气,没敢再说什么,而把小顺儿拉到自己屋中,告诉他:“在院里玩还不行吗?干吗出去惹事呢?他们厉害呀,你别吃眼前亏呀,我的乖乖!”

      ⑨晚间,瑞宣刚一进门,祁老人便轻声地告诉他:“小顺儿的妈惹了祸喽!”瑞宣吓了一跳。他晓得韵梅不是随便惹祸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来,才不好办。“怎么啦?”他急切地问。

      ⑩老人把槐树下的一场战争详细地说了一遍。

      ⑪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爷爷,没事,没事!教小顺儿练练打架也好!”

      ⑫韵梅也报告了一遍,她的话与神气都比祖父的更有声有色。她的怒气还没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颧骨上红着两小块。瑞宣听罢,也笑一笑。他不愿把这件小事放在心里。

      ⑬可是,他不能不觉到一点高兴。他没想到韵梅会那么激愤,那么勇敢。他不止满意她的举动,而且觉得应当佩服她。由她这个小小的表现,他看出来:无论怎么老实的人,被逼得无可奈何的时候,也会反抗。在黑暗中,才更迫切地需要光明。正因为中国被侵略了,中国人才会睁开眼,点起自己心上的灯!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2.第⑤段中冠晓荷鞠躬的细节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小说中的冠晓荷是一个奴性到骨子里的汉奸形象,他鞠躬前后的细节需要前后连贯起来,注意抓住关键词“自觉主动”“享受”“炫耀”等进行分析。

      【答案】 ①自觉主动地巴结日本人;(2分)②享受做奴隶的感觉;(1分)③总想炫耀与日本人的关系。(1分)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小顺儿妈韵梅的形象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情节,整合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抓其主线。主人公小顺儿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柔顺;二是反抗。看似相反,实则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答案】 ①老实本分,与人为善;②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每点2分)

      4.请分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关键点以及其中的深意进行分析的能力。这句话在文段末尾,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注意关键词,如“灯”指反抗精神,“点起”“心上的灯”说明反抗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含意大致有三点:中国人内心具有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因侵略被激发;作者的态度。

      【答案】 ①中国人的内心具有反抗的精神与不屈的斗志;②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发出这样的精神;③作者从正在觉醒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希望。(每点2分)

      ★5.文中用大量笔墨叙写两个日本小孩,请探究这样写的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切入口很巧妙。探究点要兼顾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和主旨,要注意全面概括。

      【答案】 ①突显了日本孩子刻苦坚韧、野蛮好斗的性格;②侧面展现了北平沦陷后的社会环境;③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其国民的毒害;④日本孩子的野蛮行径导致冲突产生,推动情节发展;⑤与中国孩子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民族灾难的深层思考。(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情节作用(小说阅读)
下一篇: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归纳内容要点(散文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