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1061  2018-03-08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前面是《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 言实词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 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起着培 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的作用。基于以上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以及 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 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面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利用幻灯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 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 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 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 在联系。

      一课时:

      1、导入:由孔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代学习有没有价值,针对现代学生厌学的现象讨论,引入学 习的价值 和意义。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教师朗读范读,正字正音。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出观点,读出论据,读出论证思路 。

      根据预习,学生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鼓励学生质疑。

      4、约五分钟时 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5、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6、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授课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努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阅读的技能。这样才能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天光云影共徘徊”美的感觉。 

侯晓旭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说课稿 劝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教案三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