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64 2018-03-1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在充分了解祖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对祖国的爱,崇尚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难点: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在议论文教学的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为他们懂得议论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 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四、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西方在感性(表现为体育)和理性(表现为科学)两极最发达;中国在感性与理性交融、渗透处(表现为艺术和工艺)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1、第2——3节:西方文化的特点。
第2节: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是为了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是为了考验理性生命极限。
第3节: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艺术和工艺)不够发达,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
2、第4——6: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4节:感性生命(体育)中知足常乐、缺乏竞争等特点只能派生气功、太极;理性生命(科学)中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致使科学理论体系缺乏。
第5节: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地带(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第6节: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正确认识和评估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五、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从论证结构上看,本文主要采用总分和递进式结构
文章首先从宏观视野,提出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即西方在感性和理性两极最为发达,主要体现在体育与科学上;而中国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地带比较发达,主要体现在艺术和工艺上。以上属于总述。接着,抓住中西方文化各自在感性、理性和感性理性的交融地带发达的个性,分别从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东方文化的特点两个角度来阐述它们彼此的优缺点。这一部分属于分述。
在论证好两者差异的基础上,文章继续深入,提出了对待西方文化的应有态度,即要有健康的文化心态,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后,文章又回到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上,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评估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采用总分和递进式结构使得文章显得清晰有致,富有典范性。
2、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法和演绎论证
(1)、对比论证
本文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文章是在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论述的,所以一开始就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总体对比。在论述中国与西方文化优劣短长时,虽采用各自分述的方法,但在分述中,将西方文化与感性和理性两极的优点和中国文化在这两极的不足进行对比;将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交融地带的不足与中国文化在此处的发达进行了对比。除了以上的整体对比,在具体论述时也注意对比,比如在论述“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艺术之中”时,将“西方的经院哲学家”“躲在幽暗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历算”与中国古代官吏将“写诗和作文看成”“必要的素养”,从而“必须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进行了对比。
展开全文阅读
对比论证的方法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属性的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本文较多地运用对比论证,可以凸显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让读者有一目了然之感。
(2)、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也是本文重要的论证方法,在论证两种文化的优缺点时,每一个特点之下都有具体的文化事例来证明。
举例论证不仅可以让论证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为议论文增添文学色彩。既然文化是一种“矿藏”,具有相对的隐蔽性,那么在论证过程中如果没有事例来证明的话,就会让论文因为偏于单纯说理而显得枯燥,难以为读者喜爱,更难于为对文化缺乏一定了解的读者所接受,相反,本文的大量例证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让文章显得可亲、可读。
(3)、演绎论证
本文多处采用演绎论证。比如“作为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体育事业不仅为了锻炼身体,也不仅为了弘扬国威,而且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肉体的沉醉。因此,凡是能够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西方人都会设立比赛项目”,采用演绎论证,由西方人对体育的态度推及他们比赛项目的设置。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演绎论证具有层层剥笋、步步推进的作用。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六、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明确:
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七、布置作业:
完成《创新设计》上的作业。
板书: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西方在感性(表现为体育)和理性(表现为科学)两极最发达;中国在感性与理性交融、渗透处(表现为艺术和工艺)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1、第2——3节:西方文化的特点。
第2节: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是为了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是为了考验理性生命极限。
第3节: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艺术和工艺)不够发达,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
2、第4——6: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4节:感性生命(体育)中知足常乐、缺乏竞争等特点只能派生气功、太极;理性生命(科学)中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致使科学理论体系缺乏。
第5节: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地带(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第6节: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正确认识和评估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中国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高考复习)
下一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学习仿写”写作测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