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9421 2018-03-12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林栗字黄中,登紹兴十二(林栗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林栗字黄中,登紹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 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
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粥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砦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
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粟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追究自货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粟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
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今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粟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粟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秉,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节选自《
宋史•林栗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粟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土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进、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漏,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所作所为的褒性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搅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延,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
(2)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参考答案
10.A
11. B
12. D
13.(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内地予以报复,战争在三州境内进行,施州、黔州大为震动。
(2)(二人)议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至此,林栗派遣属吏催促朱熹上任,朱熹用脚病之名请求休假。
参考译文
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以职责任务给臣下,林栗说“:不让大臣掌权,则王侯贵戚得到而控制权力。”孝宗赞叹。
林栗改任夔州知州,加官直敷文阁。夔州有一属郡叫施州,羁糜郡叫思州。施州豪民谭汝翼,与思州知州田汝弼相互不和,等到田汝弼逝世,谭汝翼带领二千士兵趁丧攻伐。田汝弼之子田祖周领兵深入内地予以报复,战争在三州境内进行,施州、黔州大为震动。
展开全文阅读
消息传到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田氏是羁糜州郡,谭氏乃是夔州路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安抚使司不能镇压,纵容他们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他们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首恶。”谭汝翼调家丁并征发八砦义军,列阵于沱河桥与官军作战,谭汝翼被打败后逃走,俘虏四十三人,缴获铠甲器仗三万一千件。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
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以谭汝翼为属吏,省札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札,并为自己辩护。皇帝大怒,幸好近臣中有人从中解救,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级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宽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
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清高耿直有声望,复官直宝文阁、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就地改任提点刑狱,后来又改任潭州知州。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便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朱熹以江西提点刑狱之职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却没有去上任。林栗曾与朱熹相见,议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至此,林栗派遣属吏催促朱熹上任,朱熹以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无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轻浮放荡宗主,叫作道学,妄自推尊。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反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
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强暴,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与林栗辩论说“:考察林栗之言,始末对照,没有一处属实。其中‘叫作道学’一语,严重失实。”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嗣后任宫观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林栗字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林栗传》原文及全文翻译译文
下一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