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63  2018-03-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学案6 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学案引语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 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曹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平生遭 遇:三十年前学习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赴国难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也不曾卖了宝刀;而今“我”臂力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曹诗与辛词题材相似,但曹诗通过追忆以往峥嵘岁月,抒写的是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存为国杀敌、报效国家之心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以往抗金的战斗往事,表达的是作者英雄暮年、壮志未酬的悲慨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1.思想感情概括题与分析题这两种题型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准确概括思想感情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做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实在,尤其要善于抓住“抓手”分析,分析的常见“抓手”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全文阅读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原诗见“自学在前”第2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①该点可从尾联末句直接提取,可惜未注意到“意难堪”三字的情感定“调”作用。或者说,该要点是不规范的,一种情感的规范表达应由“情感理由或情境+情感基调”构成,少了“思乡怀国”的“痛苦”“喜悦”之类的基调词,是严重缺失。

      ②该点不知从何而来,起码从尾联中看不出来,想必是看注释乱写的吧?情感概括讲究有依据,不可妄下结论。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   ①该点直接 从尾联末句提取而出,表述准确、规范。

      ②该点与第①点相同,属重复答题。不过,力求答全要点的出发点是好的,且注意了尾联上句,只是不解其意,尤其是未抓住关键词理解深挖。

      最后得分:2分。

      总批语 该道情感概括题4分,包括两个要点,且为上下句。下句的情感相当明显,提取出来无难度,问题是第二个点是什么,在何处概括。答题到这个地步,就要深挖语言,联系主旨了。该联有个关键词“惟有”,其意是说:只有到了夜晚,猿啼于海树的时候,才是思乡望国之情最痛苦的时候,言外之意,在其他时间并非“思乡望国意难堪”的。再联系前三联对江南的赞美,于是“表达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这一要点就出来了。有些情感较为隐蔽,需要多方挖掘、多联系主旨才能答出。

      满分

      答案 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原诗见“自学在前”第4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该答案答出了“对友人来访的喜悦”这一层感情,勉强可得1分。所谓“分析”,分开而析。原题 要求分析三、四两句,应将三、四两句各自分析,这样的分析,才叫“分析”。而该答案只是整体“打包”,从表面上看有分析,实则分析太笼统。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   该答案通过对诗人动作的分析得出蕴含的两种感情。虽说对第四句有点分析的意味,但从该诗主旨看,未免离题太远,缺少紧扣主旨分析的意识。

      最后得分:2分。

      学生丙   分析,必须结合语言进行。该答案能抓住“欲扫”“贫”等词语来分析,且三点情感都分析出来了,显示了较强的分析意识。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较含蓄的写景语言分析。如第四句中的“青苔”“黄叶”,院子里长满了青苔,落满了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诗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景下有人不远千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可惜该答案未能在此展开深入分析。

      最后得分:3分。

      总批语 所谓情感分析题,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分析,概括出包含的情感内涵。该题要分析的三、四两句,包括了一个动作、一个景句。那个动作包含的情感容易分析,问题是景句该如何分析。不少考生受“贫”字影响,写出了作者甘守清贫生活的情感。这不够准确,因为该句的主语不是“贫家”,而是“青苔”“黄叶”堆满“贫家”,这表明了什么?表明作者家中平时少有人来,平时心情较寂寞,这时突然有朋友万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因此,该句透露出作者贫困生活中的寂寞,这种寂寞反衬了朋友到来的惊喜。分析是要联系主旨,以语言为“抓手”的。

      满分

      答案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 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一、准确定“调”,多方挖掘

      1.准确定“调”

      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许多任务都好完成了。准确定“调”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情语定基调

      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这是最主要、最管用的办法。(具体内容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那些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自然要好好关注,不过,我们也绝不可忽视那些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形容词、副词及其他虚词,如“空”“惟”“还”“又”“更”“再”等。

      (2)景物色彩定基调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3)人物举止定基调

      诗 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找出人物举止一类词语加以揣摩,就能把握住情感基调了。

      (4)用典褒贬定基调

      古诗少不了用典。用典,作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于是可以从中窥探作者的感情基调。如2016年全国乙卷古诗《金陵望汉江》引用的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典故,作者对当时太平盛世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任公子“善钓”才能不用了,又隐含了自己的无限失落,这样,“高兴夹杂着失落”的感情基调就把握住了。

      2.找出情由

      在抓住感情基调后,就要进一步找出作者愁喜悲乐的原因。大体而言,作者感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在环境与作者自身两种。外在的环境主要有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作者自身因素主要指身体、人生遭遇(或贬谪,或离合)和理想抱负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从诗句中找 到,注释也能暗示。

      边练边悟1

      (1)阅读下面这首词,请用“直接情语定基调”法把握其情感,并找出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


展开余文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千秋岁:词牌名。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飘零”——漂泊之苦,“离别”——离别之痛,“空”——思念却不能相见的失落,“忆”——对往昔美好情景的回忆,“携手处,今谁在”——聚散难定、人生无常之感,“朱颜改”——人生老去的无奈悲哀,“春去也”——惜春伤春之意,“愁如海”——愁。

      ②原因:从注释中可以看出是作者被贬处州。

      (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中间两联寄寓的情感,并指出产生的原因。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颔联有寒山、斜阳、落叶等黯淡景物,虽有“新月”之亮丽 景色,却与落叶组合在一起,也带有了凄凉之意;颈联有烟水、远鸿、霜风、残菊等朦胧、萧瑟的景物。由这些景物的悲苦色调及暮秋(时令)色彩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多么忧伤、孤单、落寞。

      ②原因:秋暮,人暮。

      (3)阅读下面这首词,找出人物的行为举止词语,分析其中的情感,并指出情感产生的原因。

      阮郞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 ①作者一说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最后两句,“整顿着残棋”,说明主人公棋未下完,联系上文,应是因愁绪而停止;“应劫迟”,说明主人公心有所思,心不在焉,因而反应迟钝。这两句叙事,写出了主人公心事重重、心绪烦乱的状态。

      ②原因:春去,人别。

      特别提醒:

      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考试中是要扣分的。

      3.多方开掘

      情感把握题不仅要把握准确,更要全面。也就是说,情感要点往往不止一个,要答足答全情感要点。而考生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多方开掘,即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充分开掘情感要点。

      (1)细分层次

      情感把握题要求概括分析的材料有:一两个词语、一两个句子、一联或两联、上片或下片,乃至全篇。不同的层级,包含的情感要点不同,如两句(一联),情感要点有两个,两句都要分析,如果只分析其中一句,就有可能要点不全。至于两联、上下片乃至全篇,更是如此。为此,要特别区分层次、划分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联系全篇

      有的词句,单看其身,自然能概括分析出。可是如果把它与全篇联起来看,它还有一层情感要点。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忘记把它放在上下文中看,放在全篇中看,这样才能不少答情感要点。

      (3)注意“双向”

      有不少古诗,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它们的情感自身具有“双向性”,作答时不能只答出“一向”。

      ①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十分明显。咏物诗的情感一关乎“物”,一关乎“志”,回答情感时要“物志兼有”;怀古诗的情感一关乎“古”,一关乎“今”(己),回答情感时要“古今兼有”。

      ②闺怨诗有的有寄托,有的没有。如有,则情感一关乎“闺”,一关乎“寄”。

      ③诗中 的“风雨”“春天”等词语一般都有单向性,但也有双关义(象征义)。如有双关(象征),随之而来的情感可能“双向”。

      (4)内外关联

      有的情感题目所给的语言材料如从诗的内部看当然有情感内涵,如果与诗外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联系起来看,则另有一层情感内涵。因此,我们有时“内”“外”联起来看,才能全面把握。如2016年全国甲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一诗,通篇赞扬了曹霸的画技。如果与作者联系起来看,诗中何止是赞美,其情感内涵要丰富多了。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建康作

      赵鼎[注]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注 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独(凄凉)之感,②寂寞思乡之情,③忧郁(忧愁)茫然之意。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注]珙

      吴 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 御带:官名。

      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友人的依依不舍,②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担忧,③对友人报国无门被迫辞官的痛惜,④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悲愤。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②、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陶渊明。

      下片中“问陶令、几时归去”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以陶渊明自比,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高洁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思乡归里、向往田园生活的急切心理。

      二、善用“抓手”,对“调”分析

      1.把握分析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 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2.善用三个“抓手”

      (1)译句析

      直接把所给材料的语句大意翻译一下,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译句析”。这个“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运用“译句析”,不必像文言文翻译那样直译,只要译出大意即可。 也不必句句皆“译”,只“译”出那些蕴含感情的句子即可。


展开余文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请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表达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 )的悲苦、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手法析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这样,答案才会完备。

      边练边悟6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叶梦得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乐圃”句设想朋友登高远望之景,表现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寄声”句直抒胸臆,表现与朋友离别的忧愁;“桂丛”句运用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故里和朋友相聚的情感。

      (3)捕象析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 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

      边练边悟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作者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18届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下一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鉴赏人物形象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