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78  2018-03-16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 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难点学习 比较阅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 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文学 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 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骨骼(gé) 鸟臀目(tún) 漂移(piāo) 地壳(qià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褶皱(zhě zhòu) 携带(xié)

      (2)解释下面词语。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 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可参考【知识总汇】

      4.初步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参考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内容——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总结说明内容——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结束全文。

      三、局部探究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说明 顺序、方法和语言。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可参考【微课堂】《说明文阅读方法》

      可播放【影视课文】相关语段。

      【精品课件】

      (一)理清说明顺序。

      1.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

      参考

      提出 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根据以 上的分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

      结论:“恐 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参考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分析说明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1)举例子。如,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作 者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又如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2)列数字。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准确可信的印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可参考【微教案】《列数字》

      (三)品味说明语言。

      你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简明的例子吗?

      参考

      (1)语言周密。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语言准确。

      ①“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 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③“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3)语言简明。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回顾。

      (1)回顾复习本课的基础知识。

      可参考【知识总汇】、【试题中心】“基础测试”

      (2)总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交流,师生点拨。

      2.拓展思考。

      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属于地理学,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有新的发现,由科学家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师生交流。

      五、作业设计

      完成【阅读训练】中“课内阅读”一。

      可参考【阅读训练】

      六、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精品课件】展示恐龙及恐龙灭绝的一些图片。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这种生物消失 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

      (学生交流,激起情趣)

      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人信服。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精品课件】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说明恐龙是怎样 灭绝的?

      参考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 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 了平流层中,结 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展开余文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局部探究

      (一)播放【音频课文】,认真聆听,然后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思考,交流。

      参考

      1.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3)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4)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3)(4)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5)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6)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 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 ,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行文思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而前篇短文由一个问题提出另一个问题。

      3.作者在说明事理的过程中,其科学精神体现在哪里?

      参 考:作者始终以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推理,层次清楚地说明,充分体现了其以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的精神。

      (二)《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比较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可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思考,交流。

      参考

      1.说明内容:《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是因为地球受到撞击。

      2.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 ,由因 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 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 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止有恐龙化石,还有别 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 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4.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可参考【微教案】《比较阅读的策略》

      (三)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1.播放【影视课文】,认真观看,总结回顾本课所学。

      参考

      本文通过探究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及其性质,探究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证明了“撞击说”的正确性。文章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2.拓展: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说说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

      五、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

      2.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

      撞击说

      恐龙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斯石英分布情 况支持了“撞击说”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西莫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