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29 2018-03-2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突破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
【学案略语】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
答案: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说明怎样具体运用的,最后赏析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入手,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本词中的“楼儿忒小不藏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答:
答案:本词句子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绪,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李词也是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愁赋予了重量,并以船小载不动写出了词人愁之浓重。
3.[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借代、反问。(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分析效果)
4.[表现手法](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展开全文阅读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5.[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雍 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②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③逐层推进。“剑峰重叠雪云漫”两句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以下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④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⑤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表达方式]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②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7.[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的差异。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1)内容 上,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2)手法上,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
8.[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 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9.[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 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 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代指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 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
答案: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10.[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
展开余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 ,而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
答案: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
解析: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首联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颔联用长满青苔的台阶、白鸟的徘徊不去,暗示禅智寺的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衬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意。尾联用热闹的扬州来陪衬。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特点来分析。
答案:反衬。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12.[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把浓浓的乡愁、建功立业的豪情、对国家的担忧等复杂情感寄寓到明月长城壮丽之景中,诗人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13.[篇章结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答案: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14.[篇章结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题组二 综合检测练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阕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 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阕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阕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答案:BD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 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AE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注】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 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答案:AE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18高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
下一篇: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思想情感类鉴赏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