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75  2018-03-23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导学案
 第24课 唐诗二首

      【导学目标】

      1.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意境,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诗人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4.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完成《卖炭翁》。

      第一课时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情景导入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落到四川成都,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块荒地,盖了一座小茅草 房,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刚盖起不久,就在这年的八月遭到一场暴风雨的洗劫,屋顶的茅草被刮走,屋内彻夜漏雨不止,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感慨。

      自学互研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长林梢(cháng)  沉塘坳(ào)

      布衾(q īn)  大庇(bì)

      怒号(háo)  突兀(wù)

      广厦(shà)  见此屋(xiàn)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读准节奏,选择一节划分节奏,并试读。

      【交流点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读通诗意。

      【交流点拨】(选择第1、2节),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 在江对岸。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3.你认为这首诗可分几层?并概括层意。

      【交流点拨】每 节为一层。第一节五句:秋风破屋。第二层八句:群童抱茅。第三层五句:长夜难眠。第四层六句:直抒感慨。

      合作探究 

      步骤三 研读赏析 深层探究

      1.朗读第一节诗,思考问题:

      (1)作者描写秋风,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

      【交流点拨】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手法。

      (2)“卷”和“吹”“掀”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掀”字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卷”字则既写出风的迅猛,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更形象,更有力。

      (3)“卷”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这样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态画面。

      2.研读赏析第2节,思考下列问题:

      (1) 当看到茅草屋被秋风摧毁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着急、 发怒、无可奈何。

      (2)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写此诗时,杜甫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交流点拨】没有不准确。一个“老”字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交流点拨】一叹天公无情,茅屋被吹破;二叹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难;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主题

      1.第三节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展开全文阅读
      【交流点 拨】示例一:“雨脚如麻”中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示例二:“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无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作者的生活很困窘。

      2.第四节中,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什么呢?

      【交流点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交流点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

      4.自由背诵这首诗。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破败了一座茅草屋,却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再次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2.拓展延伸

      找一找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交流点拨】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③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沾湿推己及人 叙事抒情忧国忧民),\s\do5(心怀天下))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卖炭翁》

      情景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了 。它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自学互研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两鬓(bìn) 伐薪(xīn) 口称敕(chì) 叱牛(chì)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3.背景资料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卖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2.这是一首什么诗?它包括哪些要素?

      【交流点拨】这是一首叙事诗。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及被掠夺的经过。(卖炭——烧炭——抢炭) 

      合作探究 

      步骤三 研读诗歌 深层探究

      1.开头一句交代卖 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交流点拨】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翁呢?说说他的长相怎么样?

      【交流点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在描写人物中,这叫什么描写?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了什么?这样年龄的人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这样写?

      【交流点拨】属于外貌描写。说明年龄大。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都在干什么呀?

      【交流点拨】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5.文中的老翁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

      【交流点拨】可怜。

      6.哪句话说明卖炭翁可怜?

      【交流点拨】可怜身上衣正单。

      步骤四 赏析语言 体味内涵

      1.老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交流点拨】“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辗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了什么?(路途遥远)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寒交 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2.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交流点拨】“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的善良的心。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任意勒索,公然掠夺。宫市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2.拓展延伸

      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而我们现在,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担心饥饿、冷暖,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因此,身在福中要知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卖炭翁烧炭→艰苦卖炭→心酸抢炭→可怜同情疾苦揭露罪恶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下一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唐诗二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