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90 2018-03-2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三、考纲要求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4、为高考必考题型,分值10分
四、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五、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 牛何之(宾语前置)
④ 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六、小结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2018届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三)
下一篇: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