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37 2018-03-27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爱莲说》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读抑扬顿挫的语言
2.探寻层层推进的美点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首先让我们明确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品读抑扬顿挫的语言 ★探寻层层推进的美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下面请听名家朗读。
二、学习指导
1、(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8分钟)
①了解作者和体裁,理解题目的意思。自读课文。
②结合书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疏通词句意思,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解决:
世人盛爱牡丹——盛:普遍;盛行。
陶后鲜有闻——鲜有:少有
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无意义,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出:生。
三、展示交流
1、解释标题,说说本文体裁
关于“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写法十分灵活,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2、作者介绍。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
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太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让一生读课文,老师或学生注意给予点评。
6、大家读到这儿读出点味道来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再读。
7、课文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合作一下,一个同学读一句,一个给翻译出来。注意要把重点的字词意思解释一下。(开始互动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8、找一生把全文翻译一遍。
四、赏析课文
1、课文哪些句子是写莲花的呢?(生说)
2、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写出了莲花与众不同的美? (生:“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大屏幕)
3、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4、从这句话中你能够看出、读出或者悟出多少个美来?
看出:画面美、形态美、神态美
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
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5、这么多的美,体现出作者对莲的什么?(喜爱、崇敬和赞美)
6、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对莲的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生齐读)
7、这篇文章有一个文眼,知道是什么吗?(“爱”)
8、请大家在文章里找出所有的“爱”字。
(“可爱者”“独爱”“甚爱”“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9、这么多“爱”字,包括题目中的“爱”字,可见作者对莲花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对莲花————(特别的崇敬)
10、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予独爱……不可亵玩焉。”。(生齐读)
11、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这个句子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
生:我像莲花一样高洁,生活于世俗的社会但不被污染。
生:我的美名远播,像莲花的香气一样越远越沁人心脾。
生:我庄重高雅,绝不对权贵献媚求荣。我才德出众但绝不妖媚。
生:我像莲花一样中通外直,表里如一,个性刚直。
生:我像莲花一样让人敬重不可侮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我不蔓不枝,心意专一,目标明确。……
师:这就是周敦颐,对莲花痴迷到什么程度啦!再读:“予独爱……不可亵玩焉。”。
12、(生齐背“予独爱”一句)
13、通过朗读和背诵,你发现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表现出对莲花的喜爱和崇敬吗?(作者想歌颂莲花,歌颂像莲花那样的人。)
14、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15、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人)
16、陶渊明爱菊,因为菊是——隐逸之花,有淡泊名利,不慕容华的高尚品质。(大屏幕)
世人爱牡丹,因为牡丹是——富贵之花。
周敦颐独爱莲,因为莲是——君子之花。
17、作者把莲比作————君子
18、“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19、那么,君子有哪些高尚的品行呢?
★不跟坏人同流合污。(师点评:很好,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展开全文阅读
★很正直,很正派。(师点评:对,为人正直,又很虚心,香气远播,说明名声很好)
★很庄重,不许人去玩弄,不许人去侮辱它,不容人侵犯,有独立的性格。
(师点评: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令人钦佩!)
20、大屏幕:象征意义
21、作者把菊比作隐逸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想想写菊和牡丹为了什么?(大屏幕)
生:(齐)陪衬。
20、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作者把莲比作人,这种写法叫什么?(生:借莲喻己、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
21、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莲可贵,像莲一样的人更可贵。
22、莲这么高洁,爱牡丹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呢?这说明什么呢?
生:爱牡丹的人多,说明希望得到富贵的人多。
生: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社会上争名夺利的人多。
23、爱莲的人怎么样?(少)
24、作者对这三种人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请看大屏幕: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指导以上三句朗读。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26、同学们,真会读书,不光把作者的态度读在脸上,还读在了心里。
27、如果让你在菊花、牡丹和莲花这三者中选择一样,你会选择什么?
28、谈谈我的看法,我喜欢牡丹。"你们一定听过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吧,歌中说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你们说牡丹好不好?
传说当年武则天心血来潮,勒令御花园中所有的花限日限时开放,群花俯首,惟独牡丹敢于违抗女皇的淫威,可见牡丹有骨气,有胆量,不畏权贵,因此它值得我敬佩。
"古语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的出发点不同,对牡丹的看法也不同。
29、课文学到这儿,你该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了吧?(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坚守节操)
30、作为一名正人君子,你想对莲说点什么呢?(生说)
30、背诵全文。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像莲花一样的人,你今后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这节课,我们重新诠释了《爱莲说》用自己的精神撑起了一片自己的晴空。
板书:莲的形象及品格
莲的形象 品格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濯请涟而不妖 质朴、庄重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香气 香远益清 芳名远扬
风度 亭亭净植 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爱莲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陋室铭》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