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5290  2018-04-03
标签:作品赏析 八年级作品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逐句翻译及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里天高秋风怒号,卷走我屋上三重茅草。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第一句写秋风的威 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茅草是其“战绩”。]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飞过飞过江,洒满江郊,高的悬 挂在高高的树梢,低的旋转在深深的低洼处。第二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 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

      狂风卷走屋上茅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村的顽童们欺侮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如此,当着我的面充当盗贼。忍能:忍心如此。]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公然抱了茅草进 竹林去,我喊得口燥舌干也白搭,回来扶着手杖独自叹息。]

      群童“趁风打劫”,“我”无能为力,只有叹息。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 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 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会 儿风停了,乌云浓如墨色。秋天的天空到傍晚更加昏暗。俄顷:一会儿。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渐近,将近。这一句写天气变 化。农云密布,大雨将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用了多年的布被子冷得像铁,娇惯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裂了。恶卧:睡相不好。穷困到如此,竟然做不起一床被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室内没 有一块干的地方可以安枕,一夜之间,雨点不停地打洛下来。雨脚:雨点。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样的夜晚,如何挨到天亮!]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经过多年离乱,我常常失眠,漫漫长夜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明!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记述秋风破屋,诗人长夜沾湿的痛苦。以叙事描写为主。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怎样才能有千万间大厦,庇护着天下寒士,使大家展开笑颜!任凭风吹雨打都能稳如泰山。安得:哪里能得到。庇:bì,遮蔽,保护。这一句是由自己的痛苦生活联想到天下的贫苦人们,这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多么可贵。]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啊!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的高 楼矗立的情景,即使我只有破屋,我被冻死也心甘情愿!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兀,wù。见:同“现”,出现。诗人的理想是:解除广大寒士的痛苦,只要千百万“寒士”解除痛苦,尽变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受冻,死也瞑目。这种忘我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以上为第二部分,以抒情为主,抒发诗人的济世情怀。诗人从个人“长液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号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吾庐独破爱冻死亦足”的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形象概要

      杜甫——胸怀博大宽广,忧国忧民

      结构巧解

      全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记述秋风破屋,诗人长夜沾湿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节):抒发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主旨探究

      本文的主旨有以下表述: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的痛苦生活,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大庇天下寒士的忧国忧 民情怀, 体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样看的呢? 

侯晓旭

标签:作品赏析 八年级作品赏析 茅屋为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登勃朗峰》备课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