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33  2018-04-05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陋室铭》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诵读、默写、讨论法。

知识链接

       “铭”文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 托物言志写法: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熟读课文至背诵。

(二):读通 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3、说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   斯是陋 室 惟吾德馨    鸿儒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

4、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5、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6、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 是一种                  的写法。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                          。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展开全文阅读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三、自展:解析课文

(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解析”部分先由学生试做或思考,自展课时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解析到位。)

8、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

1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

这是一种             的写法。

1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联系全文可看出作者借“         ”赞扬 “           ”(各填一个词语),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陋室铭〉〉导学案   主备人   崔长霞

第二课时

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

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

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 

4、课文的背诵默写 

复习要点: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2、全文点睛句: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二)本文中心思想: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5、刘 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阅读下面古 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  陋室铭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一)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字        ,         朝      家。

7、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3)惟吾德馨(        )         (4)斯是陋室(        )

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陋室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短文两篇》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