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20  2018-04-23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重点)

      2.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

      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3.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

      学生: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体会伟大的航天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 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 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中华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 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炽热(chì) 赫兹(hè)  舷窗(xián)  模拟(nǐ)   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蚀(shí) 轮廓(kuò)  烧灼(zhuó) 无虞(yú)   确凿(záo) 俯瞰(kàn)

      (2)理解词义

      2.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3.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天地九重》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的个人传记,以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航天员再现太空之行的揭秘性文字震撼登场。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杨利伟的文笔生动、朴实、流畅、大气,既有对故事的生动描述,也有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细腻解剖。这本书共包括九章,七十三个小节。本文选自其中的第六章。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①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②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③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3.文章采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4.结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说说当今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需要哪些精神。

      需要具有严谨、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杨利伟听到“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的声音,后来技术人员模拟声音时,他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签字就体现出杨利伟严谨的精神。而像看到舷窗玻璃出现裂纹,后来的求证等都体现着探索精神。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敢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领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镇定自若,可看出需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5.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请写下来。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最少三条)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本课分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部分。那么杨利伟在这四个阶段中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心理变化如何。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进行探讨。

      文本探究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①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②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①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②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③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3.“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①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②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 顺序?

      ①离地面5公里;②飞船离地面1.2米;③飞船停住了。

      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④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⑤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⑥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1. 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

      课后作业

      1.以《我的太空一日》为题,写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秘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也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并希望同学们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太空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带上她的眼睛》名师教学设计和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