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69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路(网友来稿)
甘白银实验中学 邢瑞霞
新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够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来。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路,积极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我的新课程教改思路具体包括三项指导原则和三项实施方案。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原则:
(1)、研究课题的切入点应当具体而微化。
笔者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把教学的切入点有意地小化、具体化,尽量避免切入点大而宽泛的专题化研究。因为专题化的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层次水平的文化积淀。其次学生应具备大量便捷的信息源,具备迅速搜集有用资料的途径。笔者所带学生在这两方面都缺乏足够有利的条件,并且,为了应对高考,学生所学科目多,各科课业负担太重,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有限,因此,具体而微的研究性学习更能吸引学生,能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既增加了知识,又能够发展、积累、整合、应用、拓展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2)、研究学习的方式应当多样化。
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我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所学课文的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走出专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单一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感,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乐学语文、学语文乐。
(3)、研究学习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
新课程的理念是: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笔者以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希望的蓝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我,张扬个性,健康地成长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尝试去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智力优势,让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受益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即使有些学生只得到了一点收获和启示。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1)、对课文的解读必须从单调呆板向灵活多样转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造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感,致使解读课文不得法不到位。不同课文,老师应设计一些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有新颖感,有兴趣,变着法儿去研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应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课堂,老师可以从“动”字上下功夫,借鉴一些语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去用脑、用口、用手,真正把兴趣的活水引入课堂之中、学习之中,通过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化,点燃学生研究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还应当能帮助学生整理分析材料、梳理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避免误区。但这种指引应点到为止,切不可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不能让整个学习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让学生完全放任自流,使整个学习过程只开花不结果,流于形式,走过场。同时,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当各种各样的解读结果出现后,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艺术地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及时表扬;一方面要适当引导。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必须去肯定,也不能见着一个答案就包容、接纳,缺陷和偏差允许出现,但老师要想方设法去纠正和引导,让学生再研究一下结果,使之更加成熟客观。
(2)、使作文训练由枯燥低效向有趣有效转化。
毫无计划随心所欲或者一味灌输写作知识的作文课,不是学生的主动需要。让学生在自己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写作的技巧,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进而激发写作的兴趣,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作文当作自己张扬个性、驰骋思想的用武之地,这才应该是作文课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很重要。因为,有了想象能力,才能创新。同样,还应当还学生作文以真挚的情感,还学生以纯真的灵魂,让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舒展心灵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当能重塑学生的人格结构,。作文教学只有在培养完整完善的人,引导人的精神回归这个目的达成之后,才能帮助学生获得作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此外,笔者以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如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功能,作文教学的效果会更如人愿。因为心理学家罗杰斯《自由学习》中认为:如果以创造性研究为目标,那么,外部评价大多是无效的。当学生不能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而把他人评价放在主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不到促进。
(3)、让知识的积累拓展由窄狭向扎实广泛转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趣味在生活里,才可以找到一切的源泉。所以,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们把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去学语文,一定会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全面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代,丰富思想和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搜集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分析所得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积累、去思考、去理解、去探究,并鼓励学生互动起来多交流讨论。学生们认为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精力有限,所以应引导他们尽量从小的兴趣点入手,不宜搞很大的课题,从浅一点的知识层面着眼,不做过深的探究。
在以上思路的指导下,笔者在最近两年里进行了切实的新课程教改尝试,今后还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邮箱: 网易xingruixia@126.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孔子论诗语录解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
谈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