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118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优美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友来稿)
甘肃省张掖铁路中学 张晓军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
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的加强。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趣味诱导。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
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在
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
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
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实施导学,将学生
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
进入愉悦外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中,为教学过程创
造最佳的时机。
1、名言警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以产生
群情振奋的效果,为教学过程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例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 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
教《写作、口语交际—一审题和立意》从俗语“一步不慎,全
盘皆输”导入。教《食物从何处来》从“民以食为无’导入。
2、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
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会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例如:教《谈骨气》前,讲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教《滥竽充数》时由南郭先生的故事导入。
3、歌曲导入法: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可以叩击学生的心
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进入文章的情境。例如:教《鲁提辖
拳打镇关西》时,放唱电视剧《水种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
州》。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
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孤独之
旅》时由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导入。教《春》时播放
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4、诗词导入法: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教《有的人》由鲁迅
的《自嘲》诗导入。教《菜园小记》由陶渊明的《归国田居》(“种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情,但使愿无违。”)导入。
5、影视导入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段,吸引
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放映反映
1998年抗洪题材的影视作品《惊涛骇浪》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
领略解放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胸怀。教《泰坦尼克
号》(节选)时放映《泰坦尼克号》影片中杰克与罗斯在沉船后的生
离死别的片段。再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6、图示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做
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教《藤野先
生》、《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狼》、《皇帝的新装》等文章时
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投影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形式灵活多样,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
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
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
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
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呵护,尊重学生的
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
的学习空间。
1、教材切入要有独创性。
独到的切入点能创造想象环境,激活想象欲望,引导多向思
维,鼓励创新见解,既大胆的放,又精巧的扶。学习鲁迅的《社
戏》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采用了这样的切入点:假如你要和
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 (A、鲁迅B、双喜C、阿发D、其他
少年),理由 。这一切入点有很强的独创性,一经出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储存,课堂气氛异常活
跃,变老师的讲授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最终由学生说出,
独到的切入点带动了整篇文章的创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
展开全文阅读
散性思维。《我的老师》(魏巍)一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
其效果更佳。
2、课堂提问要有激活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抓住课堂设疑释难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
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
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时,我设
计了这样一个议题:你认为南郭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结合课文
和动画内容深入挖掘。他们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靠吃“大锅饭”、混日子的人;南郭先生是一个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南郭先生是一个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合乎情理的中肯的评价,是因为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课文的理解,各类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木兰诗》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议题: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3、联想、感悟要有针对性。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
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
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
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教完《月亮上的足迹》后设计了
这样一个议题:假如你是一个月球旅行者,此时你正在月球上行走。回首俯视地球时,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图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
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
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作者邮箱: zxj0251@sohu.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优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谈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网友来稿)
下一篇:
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例析(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