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37  2018-05-0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之情。  

      2、学习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表现力。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相关的史实,理解民主革命的伟大意义和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有关的语法与修辞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象征死难烈士的革命精神,那就是“碧血黄花”。《庄子》云: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碧玉赋性坚贞,显示着刚烈的气质。黄花在文学上专指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古同赏,常被用来比拟节烈。碧血和黄花连用,是对烈士最崇高的称颂。广州有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黄花岗烈士的英概,就称得上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写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二、授课过程

      (老师指导)孙中山先生这篇序并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痛逝者”,“勖国人”。(教师板书)

      3、⑴那么孙中山先生是怎样“痛逝者”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黄花岗起义。

      【明确】:(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介绍)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广州举行了武装起义。因起事消息泄露,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黄兴率领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两广总督逃走,经过一夜的激战,不少敢死队员相继牺牲。因寡不胜众,最终起义失败,事后收敛烈士遗骸72具(实际数目不止72),合葬于黄花岗。这次起义,同盟会几乎倾尽全党之力,是一次重大的损失。虽然失败了,但在全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此役后不到半年即爆发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武昌起义。

      ⑵【提问】:请用原文回答,孙中山先生是怎样讲述这次起义经过的?

      【明确】:“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老师评点指导)作者以几个简练的句子,概述了革命历程之艰险,斗争之艰苦,赞扬了革命这坚毅不屈的精神,突出了革命损失惨重,表现了作者深痛的情感。

      ⑶全班同学齐读这几句,注意读出作者深痛的情感。

      4、【提问】:紧接着,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笔锋,热情讴歌,评价了这次战役,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大家动笔来鉴赏评点。

      (教师举例):“碧血横飞,浩气四塞”,通过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表现了烈士们的正气和忠义。

      【明确】:“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以对偶、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热烈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场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

      “惊天地,泣鬼神”夸张、对偶的描写作热情的歌颂,肯定伟大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切实准确的比衬议论做具体的评价。

      (教师评点总结):

      从“然是役也”起至段末,一气呵成,热情奔放。这一段作者情感的变化由沉痛到“然是役也”高昂。(教师板书)

      5、⑴指名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由一个“顾”字开头,讲述了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及原因。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有几条原因?

      【明确】:有两个原因:

      一是时局混乱:“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二是材料短缺:“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⑵【提问】:“史载田横事”有何典故?

      【明确】:楚汉相争时,齐国旧贵族田横曾自立为王。汉朝建立,他与部属五百人逃入海岛。刘邦派人招降,田横与二客同赴,因耻于臣汉,自杀于洛阳附近。二客葬田横后亦自杀以殉,岛中五百人闻讯后全部自杀。

      【知识回顾】“五人墓”(清•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戎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展开全文阅读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五百士对比五人,五人之死是激于义,而五百人效忠的是一个人。

      ⑶作者在详尽地记叙了惨痛的事实以后,又引用了历史上“善传游侠”的史迁“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的事作比较,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悲痛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一段记烈士遭受冷落的境况,恰与上一段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6、⑴【提问】:我们来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就书评论怎样的“世”呢?请用原文回答,孙中山先生写作这篇序言时面临着怎样的环境和斗争形势?

      【明确】:课文倒数第二段:“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教师评点总结)本文写于作者督师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面对国内北洋军阀气焰嚣张,局势动乱的状况,正值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义旗高举,整装待发,讨贼兴师之际。(结合多媒体图片显示)此时正需要他鼓舞士气,激励国人投入到革命斗争的热潮中去,看来,更重要的迫在眉睫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民心,进行出征前的战斗动员。“勖国人”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⑵【提问】:那么,孙中山是怎样勉励国人的呢?找出文中的句子。

      【明确】:“倘国人皆以诸先烈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教师评点总结)作者通过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量。

      ⑶全班齐读第三段,注意读出作者的强烈的感召力,对国人热切的期望。

      7、我们能发现在第三段,孙中山运用了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将北洋军阀称为“贼”,将军阀气焰嚣张称为“贼氛”方炽。在全文找一找,作者还用哪些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明确】:作者感情色彩非常浓烈,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对革命者的敬仰,通过“贼氛”、“精华”、“浩气”等词语体现了出来。

      8、结合板书理清全文跌宕起伏的情感,齐读全文。

      【明确】:作者开篇深痛地记叙了斗争的损失之惨重,从“然是役也”用高昂的感情赞颂了黄花岗起义的价值。第二段由“顾”转而悲痛地记叙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遭受冷落的情况,联系时代背景对国人提出殷切的希望和真诚的感召。情感跌宕起伏,带着这种情感再一次朗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完成《创新方案》上的习题。

      附:【板书设计】

      惨重              深痛

      起义

      赞颂价值          高昂

      痛逝者      时局混乱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黄花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