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01 2018-05-1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雨果以及其作品《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
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爱斯美拉达的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内涵。
3.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对照式阅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集体探讨的合作精神,认识人性这一永恒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课前延伸:
1、相关情节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迷上了吉普赛美貌少女爱斯梅拉达,在愚人节的晚上指使养子敲钟人伽西莫多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弓箭队队长弗比斯闻声赶来,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捉住了敲钟人。第二天,经“审讯”后,)伽西莫多被带到格雷沃广场刑台受笞刑,围观群众一再侮辱、咒骂。克洛德•孚罗洛路过此地,却不加理睬。干渴难耐的伽西莫多三次向围观的人讨水喝,得到的只是戏弄和咒骂。爱斯梅拉达喂水给他喝,伽西莫多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2、美丑对照原则“丑存在美的旁边,畸形接近着优美,‘丑恶滑稽’藏在‘典雅高尚’的里面,恶与善相共,阴影与光明相共。”“取一个形体上丑怪的最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它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社会组织的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给他一颗灵魂,并且在着灵魂中赋予最纯净的一种感情。”——雨果《克伦威尔序》3、明确自读要求——读作者;读字音;读注释;读人物;读情节。
(1)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 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说《 》、《 》、《 》、《 》等;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诗集有《 》和《暮歌集》、《 》等;他还是一位戏剧家,作品有《 》等。
(2)字音:
唆使( ) 笞刑 ( ) 粗糙( ) 镂刻( )垂头耷脑 ( ) 抽搐( )
蜷缩( ) 牛虻( ) 恫吓( ) 黝黑( ) 懊丧( )憎恨( )
虫豸( ) 虐待( )缄默( )咆哮( )
(3)读注释:了解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的大致情节以及节选部分相关情节。
2.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人性缺乏的典型案例,课堂交流。
文本研习:
1.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和主要人物分别是什么?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故事的发展情节)
3.伽西莫多为什么会受笞刑的?说明了什么?
4.请概括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5.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
6.第16段第29段描写妇女姑娘与孩子的笑与报复有何目的?
7.你能找到伽西莫多受刑后围观者不同表现的句子并回答这说明什么吗?
8.在伽西莫多受刑结束后,观众都做了些什么?伽西莫多作了怎样的反抗?
9.你能从伽西莫多的一大颗眼泪中读到什么?
10.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被感动了,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好极了”的呼声?
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菲薄 精致 惊惶 不可思议
B.怜悯 懊丧 黯淡 干躁如焚
C.虐待 高耸 镂刻 精疲力竭
D.祈祷 嘶哑 震动 神秘古怪
2.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情节 围观群众的表现 伽西莫多的心理和行动
等待
出场
鞭刑
示众
讨水
喂水
4.文中最精彩的场景定格在文章最后,试简要赏析。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5.文中爱斯梅拉达是怎样一个形象,她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6.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伽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
7.谈谈你对文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理解。
8.请拟一条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在10—20之间)
9.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用语。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句话,不同场合体现文明用语,使对方容易接受。(6分)
示例:(医院)医生:“没什么,死不了!”
改写为(医生):“请放心,您的病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①(商店)售货员:“卖出的商品我没法给你退现金!”
改写为(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
改写为(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一滴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辛德勒名单》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