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90  2018-05-2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难点】 :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探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创设

      2014年我的世界中多了一个小天使,自此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每晚她最喜欢的就是和我一起看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讲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该睡觉了,可它紧紧的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不放,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感性、温情,充满浓浓的爱意。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将这份爱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弗罗姆,走进这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理性审视这份爱!

      二、作家与作品简介

      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三、自主预习检测

      (一)疏通字词

      1、给下面字注音 

      罪孽         秩序           刹那     咄咄逼人          惶恐          

      休戚相关       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提示:抓住文章关键句,如:段落总结句,过渡句等)

      段落 内容

      第一部分(1——3)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4——8)爱的对象发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爱

      四、理性认识爱——小组合作

      1、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爱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各阶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关段落1-3段,筛选文中信息——勾画要点——提炼观点)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

      (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

      (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展开全文阅读
      (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时期

      (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总结规律: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种能力。   无爱——被爱 ——有爱——创造爱

      五、分析爱——探究学习

      1、伴随着这种成长,爱的对象也在发展,大家看第四段开头齐读第一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这种爱的对象的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母爱   父爱

      2、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同爱的能力紧密相关的“母爱”和“父爱”是如何具体发展的,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阅读5-7段筛选关键信息)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及其积极面、消极面

      类型   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  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3、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学生举例谈谈

      明确:学生阐明明自己观点举例说明

      老师小结: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之爱也在成长。母爱不单单只有温和,父爱也不单单只有严厉

      母爱:温柔(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理智          让孩子独立

      父爱:严厉(给孩子权威和指引)宽容、耐心     让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齐读(9——10段选读部分)

      明确:树立二个形象——母亲的良知+父亲的良知

      5、区分爱的二种原则——连线题: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                      

      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                                           幼稚的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成熟的爱

      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了

      明确: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先获得爱才给予爱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先给予爱再收获爱

      六、本课收获(小结):1、文本信息筛选方法;定位—筛选——整合——提炼

      2、关于“爱”——爱的途径——努力,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

      七、倾诉爱——拓展延伸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以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吗?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2、 写一小段诗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们的父亲母亲表达我们的爱

      明确:学生分享自己创作小诗或文字——老师适合点评

      八、总结语——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趁着时光正好,我们不老,珍惜现在和未来的日子,爱就大声说出来,爱就从行动开始,毕竟所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有且仅有这一辈子了,,,,让我们在这首《时间都去哪了》中结束今天关于爱的探讨,探讨暂时结束了但爱在一直延续......

      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推荐电影:《美丽心灵》

      《海洋天堂》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父母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颜之推《涉务》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