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3  2018-05-2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武汉市第六中学   谢骥

      一、三维目标

      ( 设计目的: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一) 知识与能力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2、感受孩子不同阶段的爱

      3、母爱与父爱的比较

      (二)  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1、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

      3、开放原则:通过拓展迁移,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以下学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词句。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3.情境联想法: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目的:新课程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成熟的爱以及人的成熟

      三、教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目的:根据三维目标以及学生主体的理念展开教学。)

      (一)导入

      (教师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或报刊上登载的、电视节目中播出的)父母对孩子关爱的典型小故事自然引出课文。)

      (二)学一学

      学生速读全文,自主解决有关字词句篇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划出生字词,自查字典解决,扫清文字障碍;勾画重点语句,并揣摩语意;理清文章思路结构,了解课文内容要点及大意。也可合作完成。)

      (三) 试一试

      (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视情况要求学生将相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便于教师在下一环节展开有针对性的点拨。)

      1、教师板书下列字词,要求学生注音

      罪孽      秩序   刹那     给予  惶恐

      咄咄逼人     休戚相关    归根结蒂

      2、教师板书下面的词语,要求学生解释

      休戚相关(休:吉庆,欢乐;戚,忧愁。形容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指名回答

      (1)文章题目能否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

      (2)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母爱、父爱各自的积极面与消极面是什么?

      (4)作者说母爱是无条件的,你同意吗?请用自身经历的生活小事说明。

      (5)你是否感受到父爱的严厉?哪一件事让你记忆犹新?

      (四)拨一拨

      (教师针对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应点拨。)

      思路点拨    (1-3)体会孩子的爱。

      (4-8)感受父母的爱

      (9)领悟灵魂的成熟。

      内容要点点拨


展开全文阅读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代表自然世界,不需要争取,无法赢得;               

      父爱是有条件的,代表思想世界,努力才能取得。  

      (2)如果只有母爱,孩子可能会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阶段,把他人当做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会去爱别人。 

      如果只有父爱,孩子可能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喜欢暴力、走极端等。也不会去爱别人。 (3)成熟的人应具有独立、温和、自信、理智的特点。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是相互的,同理,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应是相互的。

      难句点拨

      (1)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最初的交往,通过这种描述得出一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后用“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一句引出对母爱特点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最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的。)

      (2)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的实质和内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的良知,而又发展父亲的良知的。在得到父母的爱、回馈父母以爱的基础上,又扩展自己的爱,去关爱他人,从而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五)练一练

      请同学们写一个自己对父母或他人(物)具有爱心的小故事。(要求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设计目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这篇文章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文本的解读中,最终又回归了生活。

      这个问题的设置,有以下几层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加深对弗洛姆观点的认识;另一方面相信通过这些思考,学生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第三,由文中的父母之爱升华到大千世界的种种爱,激发他们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第四,明确爱的内涵,不光是爱自己还要爱他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他人。并能学会珍惜每一份情感,学会感恩。)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已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十六七载了。在你们成长的路上,总有许多的爱包围着你们,有来自父母的,有来自朋友的,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暖的时候,我相信,这时的你是最幸福的。

      (设计目的;结束语的主要意图是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观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总而言之,我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既掌握知识,又学会方法,最终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六、 作业  完成校本教材中的本课练习。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父母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质疑探究体会表达(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