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4685  2018-05-23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苏轼《上韩枢密书》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某顿首上枢密侍郎阁下:轼受知门下,似稍异于寻常人。盖尝深言不讳矣,明公不以为过。其在钱塘时,亦蒙以书见及,语意亲甚。自尔不复通问者,七年于兹矣。顷闻明公入西府②,门前书生为作贺启数百言。轼辄裂去,曰:“明公岂少此哉!要当有辅于左右者。”昔侯霸③为司徒,其故人严子陵以书遗之曰:“君房足下:位至台鼎,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世以子陵为狂。以轼观之,非狂也。方是时,光武以布衣取天下,功成志满,有轻人臣之心,躬亲吏事,所以待三公者甚薄。霸为司徒,奉法循职而已,故子陵有以感发之。今陛下之圣,不止光武,而明公之贤,亦远过侯霸。轼虽不用,然有位于朝,未若子陵之独善也。其得尽言于左右,良不为过。

      今者贪功侥幸之臣,劝上用兵于西北。使斯言无有,则天下之幸孰大于此?不幸有之,大臣所宜必争也。古今兵不可用,明者计之详矣,明公亦必然之,轼不敢复言。独有一事,以为臣子之忠孝,莫大于爱君。爱君之深者,饮食必祝之,曰:“使吾君子孙多,长有天下。”此岂非臣子之愿欤?古之人君,好用兵者多矣。出而无功,与有功而君不贤者,皆不足道也。其贤而有功者,莫若汉武帝、唐太宗。武帝建元元年,蚩尤旗④见,其长亘天。后遂命将出师,略取河南地,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后,师行盖十余年,兵所诛夷屠灭死者不可胜数。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父子皆败。故班固以为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唐太宗既平海内,破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且犹未厌,亲驾征辽东。当时大臣房、魏辈皆力争,不从,使无辜之民,身膏草野于万里之外。其后太子承乾、齐王佑、吴王恪,皆相继诛死。其余遭武氏之祸,残杀殆尽。武帝好古崇儒,求贤如不及,号称世宗。太宗克己求治,几致刑措,而其子孙遭罹如此。岂为善之报也哉?由此言之,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轼怀此欲陈久矣,恐未信而谏,则以为谤。不胜区区之忠,故移致之明公。虽以此获罪,不愧不悔。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注】①韩枢密:韩缜,曾以龙图阁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故称韩枢密。②西府:枢密院。③侯霸:字君房,汉光武帝时任大司徒。④蚩尤旗:古代预示战争的天象征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尝深言不讳矣 讳:避忌。

      B.蚩尤旗见,其长亘天 亘:延续。

      C.且犹未厌,亲驾征辽东 厌:满足。

      D.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审:周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轼观之,非狂也 光武以布衣取天下

      B.今者贪功侥幸之臣 明者计之详矣

      C.要当有辅于左右者 劝上用兵于西北

      D.与有功而君不贤者 其贤而有功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封信一开始,作者和韩枢密叙旧情,说及两人在钱塘时的书信往来及谈话,这种方式、口吻能使后面的意见更容易为韩枢密接受。

      B.听闻韩缜入西府后,作者将门前书生的贺启裂去,与严子陵作比,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勇于直谏之士,同时赞赏对方,使对方受用。

      C.作者在这封信里要表明的核心观点是君王不要轻易用兵,以汉武帝、唐太宗轻起边衅导致祸乱为例,证明好战“足以为后嗣之累”。

      D.作者希望韩枢密能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皇帝,“虽以此获罪,不愧不悔”,表达了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体现了可贵的儒家精神。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时大臣房、魏辈皆力争,不从,使无辜之民,身膏草野于万里之外。(3分)

      (2)轼怀此欲陈久矣,恐未信而谏,则以为谤。不胜区区之忠,故移致之明公。(5分)

      [参考答案]

      14 D “审”引申为“明白”。

      15 C A从,根据 B 音节助词,无义;助词,的人 D转折,并列

      16 A “两人在钱塘时的书信往来及谈话”错。

      17 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

      18 (1)当时的大臣房玄龄、魏征等一类人都力争,可是皇帝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使无辜百姓死于万里之外的野草中。

      (2)我苏轼怀有这样的想法,想陈述给朝廷很久了,担心不被信任而进谏,那么就会被当作诽谤,可我克制不住这么微末的一点点忠心,所以写了这封信给明公您。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译文]

      我苏某扣首敬上枢密侍郎阁下:我受知于侍郎阁下,好象跟常人有别。以前我们深入交流,不避忌,明公也不认为我有什么过错。我在钱塘时,也曾收到明公的书信,话语柔和亲切。从那以后不再通信,到今天已经七年了。最近听闻明公调入枢密院,我的门生替我写了几百字的贺信。我却把它撕了扔去,说:“明公难道少这些东西吗!在左右的人总应该有所辅佐呀。”当年侯霸升任司徒,他的老朋友严子陵给他写信说:“君房足下:您位至三公,很好。您若心怀仁德辅佐皇帝按道义行事,天下人都会赞;一味阿谀逢迎皇帝的就应该要斩首。”世人都认为子陵狂妄。依我看来,不是狂妄。当时,光武帝凭借民平的身份夺取天下,功业完成,志得意满,有轻视臣子的心理,亲自处理一些公务,用来对待三公的礼节很轻薄。侯霸担任司徒,奉公守法,恪尽职责罢了,所以严子陵有这封信来激发他。现在陛下的圣明,不止于光武帝,并且明公你的贤能,也远远超过侯霸。轼虽然无用,但在朝廷里有个职位,不像严子陵独善其身。我能在明公身边说一些话,实在也不算过分。

      现在贪图立功,谋求侥幸的臣子,劝皇上在西北用兵。假使没有这些言语,那么天下还有比这更大的幸运吗?假如不幸真有这样的言论,那么大臣一定要争呀。自古以来,不能轻易打仗,英明的人早就充分议论过了,明公也一定会认为对的吧。我苏轼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再多说。唯独有一件事,我认为臣子的忠孝,没有比爱国君更大的了。爱国君爱得深厚的人,吃饭前一定会为他祈祷,说:“让我们的君王多子多孙,永远享有天下吧。”这难道不是臣子的愿望吗?古代的人君,好用兵打仗的多了。出去打仗可是没有建立功勋,跟虽然有功勋可是君王不贤明,这样的人都是不值得谈论。贤明而有功勋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汉武帝、唐太宗。武帝建元元年,预示兵战的天象显现,蚩尤旗绵到天边。后来武帝就命令将士出兵,攻击了河南一带。在北方建立军政辖区。那天春天,戾太子出生。从此以后,用兵打仗十多年,战争中死去的不可胜数。巫蛊事件发生,京师流血死去的有几万人,太子父子都失败了。所以班固认为太子生长于战争,与战争相始终。唐太宗平定四海,攻破剿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还不满足,御驾亲征辽东。当时的大臣房玄龄、魏征等一类人都力争,可是皇帝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使无辜百姓死于万里之外的野草中。后来太子李承乾、齐王佑、吴王恪,都相继被杀。其余的人遭遇武氏之祸,几乎被残杀干净。武帝好古尊崇儒生,求贤若渴,号称世宗。唐太宗克制自己,想要天下太平,几乎到了刑罚置不用的地步,可是他们的子孙却有这样的遭遇。这难道是行善的报应吗?由此看来,喜好打仗,招来祸患的都成了后世子孙的罪孽。那么,凡是能够忍受耻辱来保全百姓性命的,能成为子孙的福报,是明白的了。

      我苏轼怀有这样的想法,想陈述给朝廷很久了,担心不被信任而进谏,那么就会被当作诽谤,可我克制不住这么微末的一点点忠心,所以写了这封信给明公您。即使因为这封信获罪,我也不愧不悔。皇天后土,都能听到这番话。(译者/尹瑞文)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苏轼《上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桢,辽阳渤海人。五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的七种模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