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15 2018-05-2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教学分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一、教材简析
《短文三篇》是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著的《热爱生命》,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所写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以及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所写的《信条》组成的。三篇文章都在探究人之为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周遭世界的精彩,并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应该勤于思考,同时将思考出来的人生信条落实在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筛选文本的重要信息;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重点句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
2.学生诵读喜欢的句子,感知句子传递出来的内涵;
3.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重点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勤于思考并积极践行。
三、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重点句子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勤于思考并积极践行。
四、教与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读音问题;
2.查找资源,制作课件。
五、教学理念
设计课程以“一核双能”为理念,即课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一课一得,“双核”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进入南开校园已经将近一年,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你的高中生活,你会选用什么词呢?
预设:充实、忙碌、快乐、焦虑……
面对同样的生活,为什么我们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在我们感慨生活忙忙碌碌却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让我们放慢脚步,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静下心来,一起探究几篇短文,看看他们说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
二、整体感知及文本研读
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作业,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研读三篇短文。现在请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研读体会,找出你觉得读完后最受启发的、最喜欢的句子和组内同学分享。
1.热爱生命
学生找出句子,并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预设:(1)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明确:(1)一般人对所谓“坏日子”、“好日子”的态度是不同的,“度”强调“过”,想让日子赶紧过去,而“品尝”是“享受”的意思,为什么对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预设:(2)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明确:(2)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也就是心中是什么样,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我们如果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生命就是美好的,如果我们以悲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那人生就是暗淡的。
(学生找出其他句子,只要分析贴切到位即可。)
拓展:跨越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中国古人尽管在人的失意落寞时,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他们的生活正好可以为蒙田这篇文章做注解,那么你能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生活吗?
明确:
(1)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眼中的乡村就是恬静的,这源于他的内心。
(2)苏轼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被贬黄州,尚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源于他的内心。
问题:请同学思考,本篇文章想说明什么道理,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个道理。
明确: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哲人”和作者对生活不同的观点分析出的这个道理。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展开全文阅读
问题: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想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
通过两张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和草木都会有外部的压力,一个来自自然界,一个来自社会。“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和苇草的区别之处,“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拓展:以都江堰为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草木遇到洪水,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因为人类有了思想,便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和苇草不同。
请学生找出喜欢的或受启发句子并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预设: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明确:在浩渺的宇宙中,人仿佛沧海之一粟,占有之时间不过百年,占用空间再大也如同尘埃。但拥有思想,便能跨越千年,囊括寰宇。
介绍作者也是有思想的人,他是法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和数学家费马通信,他们一起解决某一个上流社会的赌徒兼业余哲学家送来的一个问题,他弄不清楚他赌掷三个骰子出现某种组合时为什么老是输钱。在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概率论的基础。
(学生找出其他句子,只要分析贴切到位即可。)
3.信条
请学生找出喜欢的或受启发句子并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预设(1):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明确(1):人生的智慧并不是用多么高深的语言才能表述清楚。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们在年少时就已经开始学习。
预设(2):交还你捡到的东西;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明确(2):做人不要贪婪。
预设(3):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明确(3):“死生亦大矣”,我们都是向死而生,我们怎么将有限的时光过得很有意义?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篇短文思考。
预设(4):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明确(4):这些幼时学习的道理,不仅仅只是适用于我们自身,他们还能适用于社会、政府。那这些信条统一都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能懂得这些?引导学生得出以小见大,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易懂的话语之中。
小结
•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 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
这三篇作者跨越数百年,所传递出来的道理至今我们看来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在于作家的随笔能够用平实的话语,亲切地说出自己的心情、观点、感悟。那我们也尝试写一篇随笔,运用上述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手法来构思下面这篇随笔。
三、拓展延伸
课堂作文练习
请学生按照学习到的几种手法,看图写一篇100字左右的随笔,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图中所传达的道理。
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不要局限在思维定式之中,不要溺爱孩子,不经历风雨不能成长等。
四、结语
45分钟的课程转瞬即逝,时光也是如此飞速流转,三篇文章都在探究人之为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周遭世界的精彩,并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应该勤于思考,同时将思考出来的人生信条落实在生活中。
五、作业
1.思考课堂中没有讲到“信条”都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写在句子旁边;
2.写一篇随笔,阐述你之前思考出来的“人生信条”,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清楚。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短文三篇》名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优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