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91  2018-05-2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路井中学  王娟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经》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结合注释,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叙事诗的情节;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2.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法、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古诗文,常见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不陌生,加之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具有注释详尽的特点,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下注解疏通诗义。可通过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教法设计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  

      在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用演示课件对板书形成补充,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增强感性认识,扩大教学内容。

      教时 1课时

      一、诗情画意导入

      穿越千年的时空,打开经典的《诗经》,书中的芬芳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卫国,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桑树下那个痴情、勤劳、智慧、坚强的女子。看到她那忧伤哀怨的眼神,听到她那如怨如慕,声泪俱下的倾诉。接下来我们一起赏析《氓》

      (备课札记⊙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创设情境,由《诗经》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汉代以前称《诗》或 “诗三百”。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按其手法可分为“赋”“比”“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2、诗歌解析: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3、朗读感受

      ①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诗文一遍。

      ②老师范背,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展开全文阅读
      ③学生齐读一遍。

      4、疏通诗义

      结合诗下注释,疏通诗义,注意诗中的通假字、生僻词的理解。

      (备课札记⊙积累并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使新旧知紧密衔接起来,这也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教师综述诗文内容,便于学生从概观上把握作品,减轻学生阅读负担。⊙四言诗的节奏多是“二二”拍。⊙充分利用注释,主动获取知识)

      三、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在较为扎实的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翻译。

      1、先给出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该诗第一段的翻译(投影),

      要求学生仿照余老的翻译,尝试把其余五段译成通顺的白话诗,内容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句式可长可短,最好音韵和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选一段,老师留一段,师生同堂翻译,即兴完成。)

      ⑵成果展示

      小组内传阅、讨论、评议、推选,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可先展示自己翻译的内容,激发学生展示的热情。)

      (备课札记⊙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动脑思,动口议、动手写,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惟其如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培养,语文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四.问题探究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章:许婚

      第二章:迎娶

      第三章:劝诫

      第四章:被弃

      第五章:反省

      第六章:决绝     决裂

      很明显,本诗是按照事件发展过程“恋爱——婚后——决裂”这个条线索展开的。本文为一首叙事诗。

      2、叙事诗中人物为主体,本文有两位主人公——女子与氓。那本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3分钟

      展示成果。

      明确:通过对比塑造了女子与氓两个人物。

      女子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婚前痴情、专一,沉浸在爱情之中;婚后醒悟到“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婚后恋爱、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出女主人公纯真、善良、清醒、刚强(板书)的性格特点。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他“二三其德”,甚至“至于暴矣”。

      女子和氓的性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叙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本诗是通过何种艺术手法来抒情的?

      提示:比兴是《诗经》首创的艺术表现手法。请找出文中比兴的诗句,并体会其作用。

      小组讨论3分钟。

      明确:

      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先以葱茏茂盛的桑树来写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做贪食而快乐的小鸟。沉溺在爱情中的女子就像贪吃桑葚的斑鸠那样,一直昏醉不能自拔。藉此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

      ②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也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喻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由浓到淡。

      ③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淇水再宽也有边岸,沼泽再大也有个边际,可是女子的受苦的生活却似乎没有尽头,这同时写出了女子要与这种悲苦生活决裂的决心。

      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3.这一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3分钟)

      明确:《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带给女性的巨大伤害。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和“氓”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得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

      五.拓展延伸。

      讨论题: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被弃原因:

      ⑴ 男子负心说。

      ⑵ 年老色衰说。

      ⑶ 男权主义说。

      ⑷ 情感透支说。

      六、结语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沧海桑田,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三千年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板  书  设  计

      氓(弃妇诗)

      恋 爱

      结 婚                            甜蜜、幸福

      婚 变                            怨恨、痛苦

      决 裂                            清醒、坚强

      形 象:勤劳、善良、痴情、温柔、坚强

      作业。

      完成《优化探究》,背诵《氓》。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苏教版必修四《离骚》公开课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