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48  2018-05-3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杜甫《登高》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目标:1、直观把握杜甫七言律诗的形式美;

      2、品味诗歌意象的情感内涵;

      3、感受杜甫的诗圣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人中谁被誉为“诗圣”?——杜甫

      哪位诗人被梁启超先生称为“情圣”?——杜甫

      这并不是说杜甫在谈情说爱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是说杜甫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非常博大深沉。

      (PPT展示:“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号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轻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 ,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 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 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梁启超《情圣杜甫》)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登高》一向被认为是杜甫写得最好的一首七言律诗。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明代的胡应麟认为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肯定有他充足的理由。我们今天就通过《登高》这首最好的杜诗来看看杜甫是如何当得上“诗圣”、“情圣”的徽号的。

      二、整体感知

      听名家朗诵。

      全班齐读(指导朗读,语速要慢,读出那种苍凉悠远的情韵)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写,此时家国破碎,身世飘零,但杜甫是一个用生命来作诗的人,他对自己写诗的要求非常严格,晚年尤其如此,“晚节渐于诗律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直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

      《登高》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极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七言律诗的体式,除要求平仄合律、句末押韵外,最重要的形式特点就是要求对仗。首联、尾联不作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杜甫这首诗符合要求吗?

      太符合了。不仅颔联、颈联对仗,整首诗都对仗,非常地工整。即以首联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仅上下句对得极其严格工整,还有当句对,就是一句之中也有对偶,像“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且从写景来看,一写天,一写地,这也是一种“对”,像这样的诗就是把对仗这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板滞之感,非常地流畅自然,不见刻意为之的痕迹。

      从写诗的技巧上来看,《登高》的形式之完美,完全能使杜甫称得上是“诗圣”,写诗的圣手。

      引申: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总体的结构上看,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它的意象营造。

      二、品味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寓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找出意象:风、天、猿、渚、沙、鸟

      这些一项构成一幅宏阔的长江秋景图。大家仔细体会体会,笼罩在秋景之上的是一种什么情感?——悲凉

      哪个字是关键?——“哀”,猿啸声给人的感觉总是凄厉悲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但是不是一味地悲凉呢?不是。这两句一句写天,一句写地,推开一个异常广阔的视域。由于境界开阔,拓展人的心胸,就使得秋意浓郁的萧瑟悲凉变成一种悲壮,这说明 杜甫写景是大手笔,给人一种很强的力度感,很刚劲,这也是诗圣本色。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象:落木、长江

      “落木”给人一种生命凋零的感觉,杜甫在写他的暮年多病,生命力衰颓。

      “萧萧”、“滚滚”一写声 响,一写动态,使人如闻风吹木叶的窸窣之声,如见长江的波涛翻滚之状。它们与“无边”、“不尽”两个拓展时空的词语搭配,创构出一个宏大、苍凉、悲壮、指向无限的意境。

      结合首联和颔联来看,首联14字中包含6种意象,意象密集,节奏急峭,而随之而来的颔联却只有落木、长江两个意象,这一密一疏,既显示了句法的变化,又为第三联的抒情做好了准备。


展开全文阅读
      这里我要讲一讲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以及宇宙意识在诗歌中的表现。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就是整个空间,“宙”就是整个时间,“宇宙”就是整个时空及其包含的一切。

      我要引入“时空对”这个概念。顾名思义,时空对就是 时间与空间相对组成一联。杜甫惯用时间与空间来组织对仗,《登高》表现得最为明显。颔联上句写无边落木,是写空间的,下句写不尽长江,看似也是写空间,实际上这句诗中包含的是时间意识、历史意识,因为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流水”的意象正是时间的象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把有限的个人放到无尽的时空中,写出了人面对“无限”时所产生的苍茫感受,凸显了渺小的个人在宇宙中的处境,此真可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宇宙境界相媲美。

      其他举例: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难看出杜甫是在有意表达他的宇宙意识。这样的宇宙意识使杜诗整体上境界广阔,内涵深远。

      三、体悟情感

      一二联是寓情于景,三四两联则是直抒胸臆。当然,这种直抒胸臆也是在前两联营造的大背景、大境界中所抒发的深沉复杂之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是明显的“时空对”,上句以“万里”显空阔,写流落天涯之远,下句用“百年”尽一生,写暮年身体多病。“万里”、“百年”都是写自己面对“无限”的无奈与痛楚,饱含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思。

      万里——远离京城,眷念朝廷;

      常作客——漂泊无定;

      百年多病——年老体衰多病;

      独登台——羁旅孤独。

      此联还隐含着两个古人,一是“悲秋”的宋玉,二是“多病”的司马相如。

      一联14字包含如此丰富的情感内涵,沉郁而深广,确是写情圣手,梁启超没有夸张。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进一步感叹世事艰难,为国事忧心过计,同时慨叹自己的贫病不得志,甚至连借酒浇愁也不能够,更增一层愁苦、无奈与悲凉。

      大家由这联诗再回过头去看看蒋兆和先生画的那张杜甫像,静静地体会体会杜甫的胸襟和情感。

      四、总结

      读懂一首诗是不容易的,走进一个诗人的内心尤其像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的内心也是不容易的,但反过来讲 ,只要你理解了他,走进了他,他就会开阔你的胸襟、提升你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努力去 理解杜甫诗歌、领会诗圣情怀的道理。

      古人讲:杜甫高、大、深皆不可及。具体到《登高》这 首诗:

      高——时空相对、胸怀宇宙

      大——取象宏伟、境界空阔

      深——感受丰富、情感深沉

      写出《登高》这样登峰造极的诗歌的诗人,我当然要尊称他为“诗圣”、“情圣”。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杜甫《登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登高》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登高》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