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31  2018-06-1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氓》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重点】

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 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二、夯实基础知识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 “     ” 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     ” “     ” “     ”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      》《      》 《      》 《      》 “五经”是指《      》 《      》 《      》 《      》 《      》。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    )之蚩蚩(    )   将子无怒(    )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以我贿迁(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渐(    )车帏裳(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     )      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     )      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     )

2.重要字词解释。

氓:                                    来即我谋:


展开全文阅读
至于顿丘: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女也不爽: 

靡室劳矣:                              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

3.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重点突破

(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

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二) 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3.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4.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三)学习“决绝”部分(六章): 

6.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7.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 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氓》参考答案

课前

(一)①诗歌总集    《诗三百》   现实

②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③《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二)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      将子无怒(qiāng)

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guǐ yuán)       

载笑载言(zài)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                 

以我贿迁(huì)   无与士耽(dān)     自我徂尔(cú )   

淇水汤汤(qí shāng)             渐(jiān)车帏裳(cháng)  

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xí pàn)

(三)1.①匪通非 (不是) ②无通勿(不要)③于通吁(唉)  

④说通脱(解脱,脱身)⑤泮通畔(边岸)

2.氓:那个人                来即我谋:就

至于顿丘:直送到             将子无怒:愿、请

秋以为期:把……作为         以我贿迁:财物 

无与士耽:沉溺               女也不爽:过错

靡室劳矣:无、没有           言既遂矣:助词、没实在意义

静言思之:助词、没实在意义   总角之宴:快乐

3.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

恋爱(第一二章) —— 热情、幸福  


展开余文
婚变(第三四五章)—— 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 —— 清醒、刚烈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完整。

课堂

1.氓:求--怒--卜--娶

我:送--劝--盼--嫁

2.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 真诚热烈,传统,痴情 

氓:忠厚老实,急躁,热情,向往,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表里不一(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氓”从“蚩蚩”到“暴矣”,这种婚前婚后明显的态度变化,暴露出他卑劣的人格。)

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一开始很温柔,后来发现男主角的真实面貌则表现出刚毅勇敢的一面 决然与男子分手,从顺服走向了反抗.

3.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第三章的作用,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5.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特点:勤劳 温柔 善良 坚强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声声慢》导学案学生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琵琶行》《锦瑟》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