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阅读:479 2018-07-01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解题指导
一、说明文三要素:
1.说明对象;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二、阅读说明文注意点:
1.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4.说明语言。
三、基本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某一事物或这一事物的某一现象或某一特征。
答题技巧:看题目或首尾段。
实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特征)。
2.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3.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
(2)其作用:
①举例子:列举了_______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_____事物的_______特点。
②列数字:列举了_______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事物的_______特点。
③作比较:把_______和_______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_______的_______特点。④打比方: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点。
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_____的_____特点。
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事物的_____本质特征(事理)。
⑦引用说明:使_______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_______,增强说明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的作用。
⑧作诠释:对_______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准确简明科学 地揭示了_________的本质特征。
⑨摹状貌:对________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列图表:直观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点。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具体展开+效果词+事物特征。事物特征往往在本句所在段的首句或尾句。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总分式:包括“总(概说)--分(具体)、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②并列式
③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答题技巧: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语言标志:表时间词语。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语言标志: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时间顺序:年份:古——今;季节:春——冬……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逻辑顺序: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结果到原因);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殊到一般);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部分……
类型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类型2: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①解释词语。②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展开全文阅读
答: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①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几乎”表示“非常接近”)“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推测,“多”“有余”“至少”(“至少”表示“最少”)等表数量;“极少”等词表范围;“一般情况”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③若删去,原来……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到内容再代入,不畅部分去多余。
7.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①点明说明对象。 ②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③概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有修辞的先还原修辞的作用
答试题顺口溜:
对策: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首先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一是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二是给段落标上序号;三是划出重要句子(中心句)和关键词语。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再次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一般来说,答案的范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找对应句更重要,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政哥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利用文本资源“真”教“自”读——肖培东教《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案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