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13  2018-07-15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意象分析,把握作者蕴含在意象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  问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入 。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离别。在座的同学们就刚刚经历了与培养你们三年的初中母校的分别,当回忆起母校你们会想起什么呢?有没有写一些离别话语?(采访学生并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大才子徐志摩的一首关于离别的诗(题目作者ppt) 首先简单了解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关于康桥,徐志摩曾这样评价(ppt,分析眼睛,胚胎,求知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桥对徐的重要性,没有康桥就没有徐志摩,没有康桥就没有那么多的传世佳作,我们今天就要来看看徐志摩这首关于康桥的离别诗歌能否与大家有心灵的共鸣。

      三、学生朗读。

      1、下面先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聆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读这首诗歌用什么语速语调比较适合。

      (板书生字词字音)

      明确:轻柔 舒缓

      2、是什么内容决定要这么读?(与《沁园春》《雨巷》做比较)

      明确:离别,依依惜别的感情,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3、请同学们在配乐声中用轻柔舒缓的语调,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齐读一遍,读得时候注意下黑板上的这几个生字词字音。(明显比你们早读课时好多了)

      四、品词析句

      “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离别的诗歌?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ppt)。  

      关于“别”的诗歌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依依惜别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充满诗意的离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深情体贴的离别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满怀激情安慰友人的离别)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可能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车水马龙。但这一高楼大厦切,诗人都没有写,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 在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等,一旦写进诗歌当中,就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就成了艺术形象了,这就是意象。云的意象自古就受诗人的喜欢。(云的意象的ppt)徐志摩的很多诗作都深深打着“中国传统”的烙印,《再别康桥》一诗中,徐志摩为了押韵将“彩云”改为“云彩”,借这个意象来表达难舍难分之情。

      4、因为是跟云彩告别,所以作者是轻轻的,挥挥手,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一种清新飘逸之感,所以他的告别有没有沉重之感,没有!而是潇洒 洒脱(板书:潇洒)。 

      ㈠找出意象。 

      1、好。除了“西天的云彩”这个意象,同学们看看,这首诗还有哪些美好的景物?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板书:金柳 新娘 青荇 潭 天上虹等 )

      2、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2、3、4节,我们先来看第2节。请一位同学朗读。 

      ㈡金柳。 


展开全文阅读
      1、这一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作者又把金柳比作了谁?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3、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 

      ——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4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现在的你们才是这种气质,情调不合,夕阳中的新娘比较温柔(ppt,婚纱照对比),我们都知道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是那么婀娜多姿,那么的美好,有了新娘,新郎是谁?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当做了新郎,作者是想透过新郎对新娘的爱来表达什么?对康桥的爱,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板书爱)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分析完,再次朗读感受。

      第四节:

      欣赏完美丽的新娘,我们接下来来一起探讨第四节的青荇。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青荇另一种叫法是什么,只是河里普通的水草,我们这边河流很常见,诗人竟然说他只想做一条水草,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明确:这个水草长得油油的,说明康桥的环境非常好,让人直觉到它顽强的生命力。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这个——拟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招摇,无拘无束,但用拟人的手法用在植物身上就显得很可爱。

      联系诗人在康桥的经历,他曾经在这里求学成长,在这里邂逅他一生的挚爱,所以康桥给他的就是这样自由成长的环境,现在离别之际,康河的流水、水草的那份安闲、自在让诗人无比眷恋。所以才发出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什么的向往?自由! (板书自由)

      再次朗读感受

      ㈣潭 天上虹。 

      1、 我们接着来看第四节,请同学齐读第四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2、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他们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

      3、那么这个梦到底是什么呢?

      彩虹和梦都是在描写诗人在康桥的生活感受,彩虹代表着风雨过后的美丽,象征着诗意、浪漫、明丽和柔情,这里象征着诗人在康桥的美好生活。梦是全诗理解的核心,整首诗写的都是梦,诗人回忆其实就是一场美好的梦,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梦,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徐也是,但好多梦都破碎的,最终他选择了文学的道路,实践了自己的文学梦。 

      七、品味五、六节。 

      1、请大家看到第五节和第六节。齐读。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 

      ——不同。第五节兴奋欢快,第六节失意低落。(两个词:放歌/沉默) 

      2、第五节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了高潮。 

      3、但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但我不能放歌。) 

      4、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但是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

      5、他为什么要悄悄?为什么要沉默?

      同学们什么时候要悄悄做事情?不想被人知道,或者不想人打扰,面对康河的美景,作者选择默默享受着这一切,独自一人分享着这一切的美好!因此这一节要读得稍微缓慢深沉。 

      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音质悠远苍凉。这一句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审美效果。 

      6、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总结:

      上述几节诗,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这些画面具有意境鲜明、色彩绚丽的特点。很美。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荡漾”“招摇”“揉碎”“沉淀”, 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板书美)

      师:带着美再次朗读一下。

      胡适曾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在这首《再别康桥》里,他通过一个个美丽、可爱的意象让我们沉浸在康桥美丽的画面里,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康桥的那份眷恋与柔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个充满情感的意象,才让我们觉得离别也可以这样美,那这首诗不仅意象美,还说传说中经典的“三美”,我们留着下节课来慢慢品味。

      五、作业

      课后欣赏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并用今天我们学习的意象分析的方法去赏析这首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