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88 2018-07-2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逍遥游》获奖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
作技巧。
3、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 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
色。
二、作者及作品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8226;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8226;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8226;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8226;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
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三、知识积累
1、字词注音
鲲( )鹏 抟(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恶( )乎待哉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蟪( ) 蜩( )
2、通假字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
③三餐而反( ) ④小知不及大知( )
展开全文阅读
⑤此小大之辩也( ) ⑥故夫知效一官( )
⑦而宋荣之犹然笑之( ) ⑧辩乎荣辱之境( )
⑨旬有五日而后反( ) ⑩御六气之辩( )
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与今义)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野马也,尘埃也
③腹犹果然
④众人匹之
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⑥虽然,犹有未树也
⑦穷发之北
⑧小年不及大年
4、词类活用
①水击三千里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④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⑤虽然,犹有未树也 ⑥彼于致福者
5、重点语句翻译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③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文本研习
1、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
2、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3、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
4、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5、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逍遥游》学案参考答案
三、知识积累
1、 注音
鲲(kūn )鹏 抟(tuán) 坳(ào )堂 迁徙(xǐ) 北冥(míng) 夭阏(yāo è ) 沮(jǔ)丧 榆枋(fāng ) 斥鴳(yàn )
舂(chōng)米 晦朔(shuò) 泠(líng )然 蓬蒿(hāo) 翱(áo )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 )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 )然 蟪(huì) 蜩(tiáo)
2、 通假字
冥—溟 垂—陲 反—返 知—智 辩—辨 知—智 犹—繇
辩—辨 有—又,反—返 辩—变
3、古今异义
海运:古指大海波涛汹涌;今指海上运输。
野马:古指游气;今指野生的马。
果然:古指充实、吃饱的样子;今指事实或假设与所预料的一致。
众人:古指一般人;今指多数人。
羊角:古指一种旋风;今指羊的角。
虽然:古是两个词,意为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今是一个词,常与“但是”连用,表转折关系。
发:古指草木植被;今指头发。
小年、大年:古指寿命短的、寿命长的。
4、词类活用
水: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 南:向南飞,名词作动词。
上、下:飞起、落下,名词作动词。
合、征: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
树:树立,名词作动词。 致:使……到来,使动用法。
5、重点语句翻译(略)
四、文本研习
1、鲲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在文章第三段作者用浅水不能承载大舟作比喻,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必须依靠大风、辽阔的天空才能南行,这就是“有所待”,因此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
2、蜩与学鸠虽然上下翻飞自如,但它们与鲲鹏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它们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还自鸣得意,其实是可怜又可笑的,所以作者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3、作者并没有否定“小”而肯定“大”。这里突出“小”和“大”只是量的区别,而非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因为大至鲲鹏小到学鸠,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
4、本文谈了现实中的三类人。那些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一类,他们虽高于一般的人,但为世所累,心系功名;“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是一类,他们虽能超然物外,做到无功无名,但仍是“犹有未树”;能“御风而行”的列子之流是一类,他们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所以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5、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其恶乎待哉!”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的这样一种境界。惟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庄子所说的逍遥,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超越个体有限的现实存在,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由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逍遥游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逍遥游》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
《边城》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