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82  2018-08-1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名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 使学生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开启地狱之门,和作者一起到有“人间地狱”之称的奥斯维辛作一次地狱之旅。 

      二、幻灯片展示一

      三、请学生阅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指导他们开展小组交流,相互质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重点研讨问题:

      1、看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答案: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老师可以借机接受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

      答案:。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8226;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说明使的。

      8226; 4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8226;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8226;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

      8226;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8226; 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3、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其中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案:1)、“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

      2)、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

      3)、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抑。

      4、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物非人非,悲上加悲。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5、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答案: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6、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答案: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四、总结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伊拉克战争硝烟未灭,利比亚战火又起。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

      五、拓展延伸: 

      德国总理勃兰特为纳粹屠杀犹太人深深忏悔,而日本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对此你有何感想? 

      奥斯维辛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六、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毒气室    见经过复原的毒气室  感——恐怖  终生难忘  

      毒气室、焚尸炉    见——头发  婴儿的鞋子  死囚的牢房  感——表情茫然   浑身发抖  

      女牢房    见——盒子   感——惊惧万分  张大了嘴巴  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灰砖房——羞红了脸  

      长廊    见——照片   微笑的姑娘  

      地下室    见——绞刑架   跪  感——窒息 

      附:【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历史 战争 正义 和平 反思 忘记与铭记 

      理论素材: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瑟61548;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61548;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上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61548; 

      61548;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61548;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61548;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61548; 我无法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有什么武器登场,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头。——爱因斯坦 

      事实素材: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1940年到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其中,一些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而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了。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犹太人永远的“噩梦”。历史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战争,不要忘记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美文欣赏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展开余文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在二战期间,日本向中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与此同时,在欧洲战场上,也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那就是希特勒为了屠杀犹太人而建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板书:奥斯维辛),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近罗森塔尔的新闻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之前我们学习过新闻,新闻的结构是什么?——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语。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新闻的结构给本文划分层次。

      导语:1——3(板书:现在      历史

      背景:4——5

      主体:6——15

      结语:16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新闻的主要内容。

      在文中圈点勾画出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见到的具体景象及其反应,并谈谈你的感受。(6——15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注意圈点勾画。

      学生找出来后谈感受,并且读出情感。(板书:恐怖、战争)

      明确:

      奥斯维辛的具体景象——毒气室、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婴儿的鞋子、女牢房、试验室、等待死亡的囚徒、绞刑地下室

      ——简写-客观事实

      参观者的反应——行为、态度和神情(细节描写)

      ——详写-主观感受

      我们知道新闻的特征是——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

      现在我们来看看本篇报道和一般报道的不同:

      所以作者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也就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那记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这个问题先留个问号?

      文中除了历史上的恐怖景象外,还有没有其他与之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温暖的,光亮的呢?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在罗森塔尔眼中,他看到的温暖的东西有哪些,你能在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

      讨论要求: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样的效果?

      (2)先独立思考,注意圈点勾画(2分钟)。

      (3)结合自己的思考,再小组讨论,选定发言人。

      学生代表发言,赏析。(板书:美好、和平)

      读——品味感情。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第1段,第16段)

      ②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第8段)

      ③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着。(第13段)

      ——细节描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课后作业

      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生灵时,在东方同样有一个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在狞笑,他就是——日本。搜集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的资料,谈谈和平的意义。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200字。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奥斯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