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78 2018-08-1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马鞍山红星中学 赵杰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单元的起始教学,拟用1课时,鉴于高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两篇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本课教学有必要建构学生理性阅读新闻体裁文本的平台,提升学生阅读新闻类文章的水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是对文本结构的梳理、内容的筛选分类、写作匠心的探究。
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单元的教学任务,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由播放视频(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导入。一是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熟悉情况;二是激发课堂学习气氛。
②读文,梳理文本,区分文中的现实场景(新闻事实)、历史背景和作者评价。
③分点探究:现实场景中的时间内涵,标题和结尾句的匠心,“降旗”这一新闻视角的价值。
学习目标:
梳理文本结构,筛选、概括,现实场景、历史背景和作者评论三块内容;
分项研读,探究作者的写作匠心,体悟该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重点:
明了新闻结构特点,学会准确地筛选、概括信息。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的写作匠心,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审美观。
学习过程:
一. 了解背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剪辑片断)交流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感性认识。
二.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录音,完成老师布置的听读任务(筛选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地点、时间,概括仪式内容)。
三.研讨文本
1.筛选出文中新闻事实、历史背景和作者评论三块内容;
新闻事实:四个场景,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历史背景:总督府历史变迁,英军占领香港历史。
作者评论:揭示仪式的意义。
2.讨论几块材料的写作匠心。
历史背景材料自然衔接在新闻事实后,使现实场景有了历史纵深感,作者评论又凸显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四.探究问题:
1.课文中为什么把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精确?
及时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课文标题和结尾的话能不能改写?
别了,“不列颠尼亚”改为: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了!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改为:当年开着炮舰耀武扬威地闯入,今天又乘坐游艇垂头丧气地离开。
理性和客观是新闻的力量。
3.课文的视角为什么落在降旗仪式上?
文中没有写庄严地交接仪式场景,没有写中国领导人出席庆典的画面,也没有写香港民众狂欢的场面。却把镜头对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而且聚焦在英国人的三次降旗仪式上。如何理解?
价值和敏感是新闻的灵魂。
五.小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从梳理文本结构入手,通过区分不同的新闻语言,研讨了新闻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并从新闻价值和审美意义上探究了本文的写作匠心。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情感体验也较深入。
六.延伸练习:
1、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概括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2、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本报讯】近来,北京市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顷和国团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远水条件;届时,该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过,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信息一:长江水将在2010年引人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3、把《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改写成一篇现场短新闻稿。
附: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6.30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广 场 降旗
子夜12:59 会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升旗
0:40 维多利亚港离去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别了,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