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761  2018-09-13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沁园春•雪》名师导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重音。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 “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伟人豪迈的气概,激励自己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领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学习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同学们,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它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沁园春雪》。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歌”,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成为诗的别体,故又称“诗余”。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3.背景介绍:1936年2月,在陕西的清涧县,毛泽东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在一场大雪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茫茫雪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环节二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226;o)  今朝(zh226;o)

      2.理解词语。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磅礴大气。

      2.自由诵读诗歌,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一)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北国雪景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统领作用?领起了哪几句话?

      “望”字。领起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3.作者抓住哪些具体事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长城——惟余莽莽;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动;高原——蜡象奔驰。

      4.上阕最后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从“须”字可以看出最后三句写的是虚景,作者想象雪霁后的娇艳美好。

      5.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赞美祖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展开全文阅读      (二)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总括上阕景物,领起下文抒情议论。

      2.哪个词领起评论古代帝王?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惜”字。第一,“惜”中含褒,作者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了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饱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坚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定胜过前人。

      3.找出下阕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坚信今天的无产阶段和人民大众必将创造出空前的伟业。

      二、语言赏析

      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字,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1)写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C.“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2)评论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B.“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的意思,委婉地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三、探究写法

      1.这首词除了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词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与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2.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下阕议论,即上阕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产生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环节四

      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板书

      沁园春雪/毛泽东

      总写北国风光

      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上阕(描写)  具体描写北国雪景   抒发热爱之情

      想象雪后美景                     

      纵论古代帝王                      

      下阕(议论)                     抒发革命豪情

      歌颂当代英雄

      环节五

      1.品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试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示例: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差别造成的。

      2.搜集有关雪的诗句,并整理归类。

      3.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1.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研究朗读技巧的同时就不自觉地从诗词中字、词的表现力及表现的情感入手来鉴赏诗词。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品读诗词,感受诗人豪情。整节课看似感受作者为主,但是每一步理解都离不开诗词。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活动展示都是结合作者的诗词作品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对伟人毛泽东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品读了诗词,对于赏析诗词语言这一点,学生也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沁园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乡愁》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