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41  2018-10-30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西湖名胜,自古都是文人墨客们入题的首选。同学们,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西湖的诗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吧。(学生展示完毕,老师多给鼓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散文——《湖心亭看雪》。

      听。由用背古诗的方式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年),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2、写作背景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3、知识链接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壮观。今亭为1953年重建。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湖心亭为其中一塔。

      4、生字积累

      拏一小舟(ná)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强饮(qiǎng)   一芥(jiè)

      更定(gēng)

      疏通文意

      一、重点实词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是日更定矣:结束打更。

      余拏一小舟:撑(船)。

      拥毳衣炉火:带毛皮的衣服。

      人鸟声俱绝:消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竟然,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勉强。

      客此:客居此地。

      二、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三、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四、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

      2.三大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3,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五、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展开全文阅读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文本探究

      1、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

      明确: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人物地点:余住西湖

      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明确: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4、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主题探究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艺术特色  

      一、精练准确的语言技巧

      体会“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这是其他词语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二、朴实无华的白描写手法

      体会“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三个“与”字,不加任何修饰,却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拓展延伸 西湖是古文人经常描写的对象,而雪景更是文笔下借以表情友达意的载体。本文是散文,但却被张岱写出了诗的意境。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优美的描写西湖或雪境的句子(诗、文皆可),与同学们共享。

       培养学生课后收集名句的习惯。

      课堂小结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作业布置 1、给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更定(       )     毳(     )衣   

      沆砀 (      )     雾 sōng(      )

      一 jiè(     )       qiǎng(      )饮

      (gēng    cuì    hàng dàng凇   芥   强)

      2、解释句中加点(蓝色)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是日,更定矣(      )(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4.上下一白(      )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6.及下船(     )

      (消失  结束  独自  完全  哪里  等到)

      3、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参考答案:

      (1)(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2)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3)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板书设计           游踪:住西湖—往湖心亭—到亭上-下船

      一痕、一点    宇宙的空阔

      一芥、两三点   人的渺小

      惊喜——大喜

      畅快——强饮三大白

      伤感——客此 可笔记。 直观地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故乡》第一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