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08  2018-11-07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课堂导入】

      本单元是九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小说单元,也是本册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通过练习来复习一下小说知识。请大家认真巩固!

      【小说的定义和分类】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三要素】

      (一)情节——人物成长的历史,包括: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三)人物——小说刻画的核心,包括:

      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

      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归属。

      61656; 情节——人物成长的历史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切入点: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61656; 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 环境

      2、设置悬念(有时是倒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比方说有一波三折式的情节安排

      9、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比方小说的开头结尾用首尾呼应式。

      61656; 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61656; 环境描写的作用

      1、奠定小说的情感基调(通常在开头) 

      2、渲染气氛,增添感染力

      3、揭示时间、时代背景或社会关系

      4、增强美感、情趣,展示地域风光、民风民俗

      5、揭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

      6、衬托人物的性格

      7、衬托人物的心理

      8、展开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9、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10、暗示小说的主题或结局

      11、升华主题,深化主旨(通常放在小说的结尾)

      61548; 人物——小说刻画的核心 

      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展开全文阅读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61656; 人物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 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61548;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 ,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水浒》简介】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 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新课导入】

      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今天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选文选自《水浒传》的那一部分?请具体说出来。

      第16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 第12回) 。

      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 ;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   

      面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财宝,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思,力求“生辰纲”不失;而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众好汉志在必得。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最终结果如何呢?

      (第16回) ;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

      【齐读生词注音】

      趱行(    zǎn     )            嗔怪(   chēn   )   聒噪(    ɡuō    )

      恁地(   nèn      )            怨怅(chànɡ)        罗唣(   zào    )

      怄气(    òu      )            朴刀(    pō   )    省得(  xǐnɡ   )

      逞辩(    chěnɡ   )            面面厮觑(   qù  )  还言语(huán)

      忒认真(    tè    )            剜口割舌 (wān)     芥菜(  jiè  ) 

      甚么(  shén    )

      2.多音字

      (pō)朴刀                (xǐnɡ)反省 

      朴  (pǔ) 朴素            省

      (piáo)姓朴                (shěnɡ)节省

      【理解词义】

      1.晓事:明白事理。

      2.寻思:思索;考虑。

      3.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4.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5.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6.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7.出没:出现和隐藏。

      8.分说:分辩。

      9.勾当:事情。

      10.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今义:名词,影子。

      5、你理会得甚么!

      古义:懂得,知道。

      今义:理睬。

      6、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什么

      不紧?


展开余文
      古义:付给。

      今义:借了钱归还别人。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义:(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

      今义:宽恕,饶恕。

      8、我们胡乱也买这桶吃。

      古义: 索性,干脆。

      今义:任意;马虎,随便。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古义:被。

      今义:吃东西。

      10、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古义:计策。

      今义: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课文初探】

      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故事情节。

      1、片断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

      主要人物:

      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61548; 基本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开端:

      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

      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 发展:

      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故事高潮:

      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

      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 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

      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61548; 小说情节相关问题设计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3、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呢?

      六月初四正午;黄 泥冈松树林。

      【深入探究】

      1、生辰纲是谁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 “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呢?

      不是。吴用精 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61548; 智用天时

      (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在松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

      评析: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61548; 智用地利

      ②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 

      山冈可用来掩护,要松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

      【评析】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课堂小结

      神机妙算——智

      61548; 智用矛盾:

      (3)为什么挑酒的汉子反复说“我不卖” 与杨志一行人?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激化矛盾,使其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61548; 智用计谋(智用人和)

      (4)贩枣客人上场,故事情节继续发展,众好汉实施B计划?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61548; 问题设计: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的?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这样又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酒中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而中了招呢? 

      晁盖等戏演得好。打扮卖酒,假装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先抢一瓢酒喝,后来在争半瓢酒中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61548; 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1、智用天时——天热,敌人口渴,正好卖酒;

      2、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敌人欲歇,又可模糊对方的视线;

      3、智用矛盾——佯装不卖  激化矛盾

      4、智用计谋——兄弟七人,相互配合。蒙骗对方。

      如此连环计,杨志焉能不败?

      吴用之智

      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

      其成功的根源更在于内部精诚团结。

      【人物探究】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智在何处 ?

      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 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展开余文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精明、谨慎、多智

      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61548; 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试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加以分析。

      A、天时:天气炎热,手下的人无法忍受;

      B、地利;黄泥冈,强盗出没的地方。

      C、人和:内部矛盾重重,军健、虞候、老都管对他怨恨深重。

      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健— 骂、打

      (怨怅)

      虞侯—嗔

      (怨怅)

      老都管—烦

      (恼他)

      三者尽失,加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注定失败。    

      61548;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杨志加以刻画的?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61548; 如杨志这样精明的人为什么还如此刚愎自用,不懂得处理好内部关系,试从全书从他的出身、追求来分析他的矛盾性格。

      出身名门,但地位不高,因杀了泼皮牛二,发配大名府,受梁中书抬爱,做了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

      多年流落在外,深谙江湖凶险,故押送途中不打旗招摇,而作行客打扮。

      一心求官,珍惜升官的机会

      智勇兼备,机警善变,有见识

      杨志:

      精明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横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分化。

      【课堂小结】

      《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61548; 杨志的典型意义

      用来衬托吴用等人超人的智慧,揭示主题。杨志如此忠于职守,全力效命官府,居然也被逼上梁山,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他“押送”的是不义之财,怎能不失呢?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8位英雄夺取不义之财,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为全书的主题面张目。

      【写法探究】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点拨】

      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

      【环境描写】

      61548; 自然环境描写赏析:浏览课文,勾画表现热的词句段,体会其作用。

      作用: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3.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先看“天不利”:

      1、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

      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2、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

      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

      (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作用

      一、渲染酷热的氛围

      二、烘托人物烦躁不安的心情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

      【课堂小结】写天气热的作用

      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切感。

      烘托人物: 杨志明知天气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    好汉料知热则渴,施计于解暑,足见其料事如神。

      推动情节:由于天热难走,因此激化了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使八条好汉有了可乘之机,课文就有了歇凉、卖酒、买酒、喝酒、饶酒、夺酒等情节。

      61548;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

      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一方面说明天热,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

      “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

      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课堂小结】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伏笔】

      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伏笔。 

      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 息埋下伏笔。

      另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把握矛盾冲突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矛盾:

      杨志押送与晁盖、吴用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

      【主题总结】

      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的斗争,智慧与智慧的较量,最终,众好汉更胜一筹。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与强盗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是有区别的。

      【课堂拓展】

      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课堂拓展:三十六计的具体内容

      胜战计:               敌战计:

      1、瞒天过海        1、无中生有

      2、围魏救赵        2、暗渡陈仓

      3、借刀杀人        3、隔岸观火

      4、以逸待劳        4、笑里藏刀

      5、趁火打劫        5、李代桃僵

      6、声东击西        6、顺手牵羊

      攻战计:              混战计:

      1、打草惊蛇           1、釜底抽薪

      2、借 尸还魂           2、混水摸鱼

      3、调虎离山           3、金蝉脱壳

      4、欲擒故纵           4、关门捉贼

      5、抛砖引玉           5、远交近攻

      6、擒贼擒王           6、假道伐虢

      并战计:                败战计:

      1、偷梁换柱           1、美人计

      2、指桑骂槐           2、空城计

      3、假痴不癫           3、离间计

      4、上屋抽梯           4、苦肉计

      5、树上开花           5、连环计

      6、反客为主           6、走为上

      【答案示例】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

      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智取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闻写作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