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88  
标签:教学论文
漫谈对联(网友来稿)
浙江省温岭二中:宋清华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出现了一股对联热。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时,几份全国卷和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卷都不约而同考到了对联。题目都是给出上联,要求对下联。字数以五言为多,如“学问藏今古”(浙江)“满园春色好”(全国),有九言的,如“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福建),有十言的,如“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全国),有十一言的,如“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全国),最长有十五言的,如“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全国)。还有上联为两句的,如“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广东)。

      有的命题人喜欢在文学常识的测试题中采用对联,这也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种对联中的典故、内容涉及到古代作家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积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如: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白居易)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对联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在风景名胜,亭台楼阁之上,常有名人的题咏以写景抒怀;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之时,人们都要贴上对联以寄托情意。这种题目既能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基本功,又贴近生活,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特点,故为命题老师所青睐。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对联的基本特征是: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联分宽对和严对,宽对对词性平仄不作太严的要求。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正对,指对偶的两个句子意思相近或相同,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反对,是指对偶的两个句子含义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如 “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考对联其实早已有之,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譬合,足见两位伟人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一次外交酒会上,有一个自称“汉学通”的外国人得意洋洋吟出了一副上联:“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只见一个中国学者拍案而起,应以“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了尊严。.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附:参考答案:

      学问藏今古(才识贯中西)

      满园春色好(神州面貌新)

      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燕山长白昆仑,全为塞北名山

      浙江省温岭二中:宋清华

      邮编:317500

      Emeil:jiangyumei662@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漫谈对联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网络时代与教师主导地位的思考(网友来稿)
下一篇:依托名著巧嫁接 故事新编创新意——作文创新例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