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11  2018-12-08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语文之旅。我们知道,古代大臣对君主的“谏”,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君如伴虎,“谏”得好,龙颜大悦,采而纳之;“谏”得不好,圣心震怒,罪加几等。由此可见,“谏”是很讲究一点艺术性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共享 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正音断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批注。

      屏幕显示以下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来。

      昳丽(yì)     朝服(zhāo)     衣冠(guān)

      窥镜(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指出停顿:今齐地方千里

      2.解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包含那些信息吗?(明确:“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式委婉的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3.感知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三、细读文本 深入探究

      1.“思”之除蔽。

      (1)你觉得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邹忌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2)文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明确:

      (3)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①“思之”的“之”指代什么?

      (“之”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即受蔽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

      师:深入的思考是建立在对受蒙蔽的过程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需要对邹忌比美这件事进行透彻的分析。

      ②首先,你认为邹忌长得美吗?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美。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③邹忌长得美,但他知道“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所以有些不自信,于是问妻、妾、客:“吾孰与徐公美?”

      ④妻、妾、客三人是怎样回答的?(学生读文本中相关语句)

      ⑤等到邹忌见到徐公,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可是妻、妾、客为什么偏偏说自己比徐公美呢?鉴于此,起疑是邹忌“暮寝而思”首先要“思”的内容。然后他回忆起妻、妾、客说过的话,这是其次“思”的内容。经过了深入的思考,邹忌终于得出了结论,文本是怎么说的?(生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带学生一起分析:妻,偏爱他,情人眼里出西施,自然答得非常肯定;妾,由于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自然会说邹忌更美;客,有求于邹忌,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自然也会说邹忌更美。

      ⑥刚才我们分析的邹忌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思维,他从妻、妾、客三人相同的回答中看出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利益追求。这样的思维有助于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2.“思”之讽谏。

      (1)以上是“思”的全部内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是。邹忌通过“比美”,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别人直接客观评论自己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同自己有着各种关系。

      于是,由此及彼,他想到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他的这种思维是比较思维,也就是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家事和国事有异,但也有相同之处,即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如同妻妾客对邹忌。异中求同也就是类比。


展开全文阅读
      追问:邹忌怎么就想到了国事呢?(邹忌是一位宰相,他是一个有心的人,从一件生活小事能够联想到国家大事,说明在他的心里装着国事,齐王能有这样一位宰相,他十分幸运。)邹忌以亲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因为个人受蒙蔽,影响和意义太小;齐王受蒙蔽,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然而向齐王进谏毕竟是一件冒险的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以类比的方法讽谏,我想他一定是在一切细节都周密谋虑后,才胸有成竹地安心入睡的。

      (2)第2段中邹忌是怎样讽劝齐王的呢?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矣”。

      3.“思”之验证。

      (1)邹忌讽谏的效果怎样?

      明确:齐王回答“善”, 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齐王听取邹忌的讽谏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齐王下令把进谏的方式分为三种(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悬赏也分为三等(上赏、中赏、下赏)。齐王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说明齐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能够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这也就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显然,他对齐王是充分了解的,是做了一番分析研究的。

      (3)臣民是怎样进谏的?

      明确:臣民进谏分为三个阶段(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实行时的空前盛况。也说明“王之蔽甚矣”。(4)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写齐王纳谏和国外的反映,似与“思”联系不大,你的意见如何,能谈一谈吗?

      明确:邹忌善思,才有反省的可能,才能除蔽;由于深思,乃有巧妙的类比讽谏,以至齐王欣然纳谏。邹忌并没有建议齐王应如何去做,而是让齐王自己去思考,因为结果早就在邹忌的意料之中,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

      四、总结收获

      我们应该从邹忌以上的所思中学到些什么呢?

      明确:

      1.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2.善于思考,才会有收获;

      3.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4.思考问题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

      5.忠言也可以顺耳;

      6.感情的亲疏远近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评判。

      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的缘起受蔽—皆以美于徐公清醒—私、畏、求“我”生活小事进谏的内容根据—私、畏、求王结论—王之蔽甚矣类比推理齐威王纳谏除弊—进谏有赏效果—皆朝于齐国家大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邹忌讽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九(下)《曹刿论战》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