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67  2019-02-04
标签:教师随笔
我们都该这样走着——为刘兆刚老师新书《语文之路》序(教师随笔)
肖培东

      可能是敬畏于“道”之高深玄奥,刘老师还是把这本书的书名改成了“语文之路”,这也好,倒是清晰了许多,实在了许多。仿佛真有一条路,从他的书中辟出,曲曲折折,风雨前伸。他,独自在兜兜转转,跌跌撞撞,却怎么也不愿倒下,或者掉转方向。渐渐地,那路,芳香了许多,鸟雀啁啾中,阳光送着他的背影,苏醒的草木也开始在清风中用透明的语言与他交谈。他走得稳了,远了,可还是那么谨慎而谦卑,那么朴实而纯粹。那条路,叫语文,他,走得一点儿都不孤独。

      他让我为他的书写个序,我犹豫了几次,我实在不了解他走过的路,更何况是他的语文之路。我能为你写出一路的风景吗?他说,没有关系,爱语文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然后,就郑重其事地发来了他的所谓经历:“刘兆刚,男,中共党员,1973年7月生,江苏邳州人。1992年夏,毕业后在农村邢楼中学工作10年,潜心教育教学研究。2002年调入江苏省运河中学。”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读着读着,每个字都憨厚起来,素朴得让你想到这个人。我原本想更多地问问他走过的路,想试着帮他写出点坎坷与沟壑,在这样的履历前我终于不再开口了。

      每条路都向前舒展,每条路其实又都会往后退,曾经的石头和泥土在往前走。洒满阳光的远方,最后堆积的又都是交织的树根和草,都是深深浅浅的泥泞里的脚窝。十年农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算不上漫长,也谈不上委屈和苦难,只是那种寂寞,那种清淡,却是一个真正的语文人所必须要坚守和穿越的。我太了解这样的路。我常常会用博尔赫斯的文字来注释这样的回忆:“随着岁月的流转/其他的绚丽色彩渐渐将我遗忘/现如今只剩下了/模糊的光亮、错杂的暗影/以及那初始的金黄”行走在语文路上,我们都不会忘记最初的苍白和固执,曾经的摇曳与踉跄。站上讲台的最初几年,我也是在乡镇中学渡过的。异乡的月亮多少有些苍凉,山坡上简陋的校园被照得格外空旷和凄清,丛生的野草,不时跃出的小动物,清冷的风,那条土路上,我走着走着,就会歌唱几声,想执拗地唤醒那些沉睡的石头。那时,最能温暖我,或者我最能温暖的,只有语文课堂,只有语文课堂里的学生。我想,刘老师也一定是这样的。他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改着作业,备着课,读着书;他走在灰蒙蒙的小路上,想着农村孩子的眼睛和明天的课堂,纠结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惊喜着自己瞬间的醒悟;他看到阳光落在每个孩子的肩头,看到绿叶悄悄探听清亮的诵读……他就不觉得孤独,和孩子们一起读好一篇文章是一天最幸福的事情。语文是会照亮人的,自然也会照亮你的路。就像德富芦花说的那样:“农舍、竹林,以及田地里成堆的稻草垛,甚至连那一寸高的稻茬上,也是想着阳光处闪着银光,背着阳光处呈现紫色。”农村校园里的那条路,因着语文,也会生动起来,鲜亮起来。

      走过这样的路,趟过这样的河流,你才能让你的灵魂,脱离这喧嚣与世俗,去奔赴永恒。

      这条路上,总得要带些什么,才能成就现在的纯粹和深厚。把刘老师的文字铺成路,我们就能看到那些隐匿的和闪耀的。

      这路上,有的是热爱。功利时代,我们很容易对自身的存在感到淡漠,对眼前的世界无动于衷,身处繁华却慵懒散漫,被便捷簇拥却碌碌无为。究其因,是热爱的缺失。没有一条路会主动为你绽放光芒,为你铺展平坦。譬如路上遇见的一片云,一片雾,起于沧浪又融于沧浪,形成于天又归宿于天,你爱,你敬,才会为你凝成风景。十年农村教学光阴,是刘老师语文教学的起点,他陶陶于其中,丝毫不觉阴暗、冷清。正如他所说,那“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如此,语文的门才会为他大方打开。不抱怨,不叫屈,坦然接受,潜心钻研,笃定于素朴、平静的农村生活,对语文,他总是谨慎又谦卑地保持着柔和的高度,像乡村路上静默的树,既流露出对天穹的尊敬和仰望,又深怀着对土地的谦恭和依恋。“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是孳生理想的原野。”热爱,才有如此诗意的表达,才能“凭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凭着对灿烂文化和语文的热爱,凭着勃发的才情和智慧,凭着与学生的真情交往和对话,……和学生一起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一种弥满着人性光辉的多彩多姿的生活境界,一个广大无边、意蕴丰赡、生机勃勃的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缺失爱心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让我们体味到温情和意趣的。《斑羚飞渡》一课中“蚂蚁抱团脱困”的导入,《孤独之旅》一课中对杜小康的两种孤独的对比,《一棵小桃树》一课“走进物象→走进作者→走进自己”的精巧构思等等,看似匠心,实则爱心。我在《语文学习》杂志上主持“镜头”栏目,不时会收到刘老师的来稿,他的教学镜头,总是从文本深处的语言文字入手,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最后都长成课堂里美丽的花树。我惊叹于他的敏锐,更感动于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成为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我想,我该像他那样。

      这条路上,有的是坚守。电影《冰雪之行》说:“所有的溪水都通向河流,所有的河流都通向人类,我们跟着小溪走,至少知道它要走向哪里”。当下,太多或官方或民间强力推动的概念在催促着我们忽左忽右地前行,这其中显示出的浮躁,让人焦虑。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作用弱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这些泛语文、非语文倾向还很严重。其实,语文教学有其本质,有其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路上,刘老师是很注意方向的。他的语文思考和语文实践,都是紧紧扣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本真的。对于阅读教学,他提倡:“教师要遵循言意转换的策略、文体特点和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选择教法。”指导学生写作,他说:“要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谈及文本研读,他呼吁:“语文教师实在需要修炼自己的这一内功,才能给学生以货真价实的阅读教学。”他以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又能在充分自由和开放的教学中追求语文的诗意。这本书中,“言”这个词的高频率出现,尤其证明着刘老师对语文教学语言学习的高度重视。立足言语形式,坚守语文本位,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言语形式的学习、感受、运用上,才是真正教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才是语文教学本身。在纷繁浮夸的教学环境中行走,没有这样的坚守力,语文也许曾经悄悄走近我们的生活,又必将终于走远。让人钦佩的是,刘老师的语文世界没有乱了方寸,他走得有定力,走得稳当,踏实,质朴。每个足印里都深埋着语文的种子,要不,那条路上,怎么会有清澈的风、晶莹的绿?我,很想跟上这样的身影。


展开全文阅读
      梅·萨藤说,我们喜欢那些谦卑地给予或安心地接受的人。这条路上,有的是思考,那一篇篇从心底喷涌而出的文章足以流淌。这条路上,有的是创造,那一节节实在又灵动的课足以证明。这条路上,有情怀,有勤勉,有苦,有乐……风雨与阳光,这条语文的路,足以袒露,足以表达。不在岁月人事上扭结,只专注于脚下的路,用真诚的眼睛在语文的晨风和夕照里看远看近,播种花草般的语文的种子,刘老师,自然会走出一路风景。

      这样一想,路,即道也。我也就不再纠结于他对书名的改动了。

      忘了说,这样的路,其实很平凡,很平凡。我们都该这样走着,一点儿都不孤独。
标签:教师随笔 我们都该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由技向道,教无止境——谈语文教学的境界(教师随笔)
下一篇:吴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