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03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活动重点搜集、筛选资料;组织讨论会。课时安排
三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一个有关莲科
学的PPT演示文稿范本。学生准备分组,在对莲进行科学探究时,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自愿报名成立讨论会组委会,设计讨论会章程。包括讨论目的、讨论内容、讨论方式的确定,讨论参与者的评价标准(老师把关),形成《讨论章程》。“莲文化”比赛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导入阶段
播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VCD,激发学生热情,初步感受文人笔下的荷的魅力。■出示活动目标展示评价阶段提出展示要求:口齿清楚,主题清晰;内容翔实,实事求是;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小组将各自制作的相关主题的PPT演示文稿向全班展示交流。小组按照展示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对小组前段工作予以等级的界定■布置作业
将你查找到的资料写成200字的短文,要求保留原文的主旨内容。
第二课时讨论会的组织与讨论: .组委会组长宣读《讨论会章程》讨论目的: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思维论辩能力。感受莲被赋予的高贵品质。讨论内容:宣布讨论题内容,培养学生辩证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讨论方式: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相结合。讨论评价标准:要求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宣布讨论准备开始。小组分组选择讨论题,将选择同样讨论题的小组编为一个方阵(以课本前两个讨论题为主) .小组长速记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过程,整理讨论记录。上交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选出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总结小组讨论结果讨论会组委会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进行等级界定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将讨论会的所思所感所想写下来。500字左右。
第三课时组织关于莲文化比赛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行选择参赛形式配乐朗诵。(5分)诗词赏析。(6分)课件展示。(7分)自创美术绘画展示。(8分)自创音乐作品展示。(9分)自创舞蹈作品展示。(10分)自创相声、小品展示。(12分)参加莲文化比赛会者每人送底分100分,然后选择参赛形式。每多选一次参赛形式参赛者加2分,同时加上每个参赛形式的基本分,提倡小组合作。三人以上为单位集体参赛者,送基本分10分。每人所得分数按全班人数1:2:3(以60人记)的比例作三个等级记录于每一个人的过程性评价记录册。学生参赛展示阶段,成立评审团,评价审定参赛者的作品内容、形式、主题几个方面,并于现场学生指名点评。(学生就其评价给予分数定位)老师总结布置作业上交以上展示的电子作品。(舞蹈作品交录像资料)每人写一份有关莲文化的活动小结,要求600字以内。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文人所赋予的莲的高贵品质,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活动目标。
《莲文化的魅力》活动方案设计及讲解
【活动设计理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 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
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
这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步骤分解】
为达成目标,计划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环 节 操 作
一、感知环节
观察、阅读、体验
二、感悟环节
对比、分析、思考
三、表达环节
述说、抒发、阐明
四、评价环节
总结、考核、鼓励
一、感知环节
(一)准备阶段
1、 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的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冷静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局外人。
展开全文阅读
新课程需要能综合多学科知识教学的“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在课改实验初期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各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2、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记观察笔记等等。并开始着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3、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
(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有这一步骤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矛盾,只有有了一定的“约束”,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发挥,尽情表现。)
4、在老师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
(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
1、欣赏莲、了解莲(生物教师指导)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园观赏莲。细心观察,与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莲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分组探讨,现场介绍莲花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栽培莲,写好种植观察记录。
(要求有清晰的观察、说明的思路和步骤。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2、 莲的绘画、摄影(美术教师指导)
通过观察、欣赏,用画笔或者相机表现眼前的莲。学会捕捉能给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间、部分。画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
(和上面的一个活动相映成趣,上面的活动适合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这一个活动适合偏向于感性思维方式的学生。)
以上两个活动学生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期中一个在假期完成。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
①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③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④莲与佛教
⑤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
(随着对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莲的人文价值。这是接近真理的关键阶段,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要进入下一环节)
二、感悟环节
分小组活动(一课时)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主题的挖掘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分小组学习采用“半开放式”,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全年级同步开展时,还可以鼓励跨班级合作。)
三、表达环节
语文教师指导小论文写作常识(1/2课时)
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小论文)
汇报形式: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
2、赛诗会
3、小论文交流评比
(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评价环节
评价方式的改变:
1、个人自评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
4、指导老师评价
5、观摩者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下一篇: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